随着全球范围内节能理念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新,就在于它的动力系统之“新”。如果说内燃机是传统汽车的心脏,那么电池能源系统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能源系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更占据了整车成本的40%~50%以上,是整车的最大利益所在,所以电池能源系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顾名思义,电池能源系统是一个个的单体电池,在电池管理系统的“调和”下,组成电池组,若干电池组最终构成整个电池能源系统。因此,单体电池是电池能源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的核心,只掌握单体电池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电池能源系统的核心技术,进而才算真正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但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个别国内的电池企业,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便利用外资企业的单体电池进行简单的组装,再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来获取国家财政补贴。这不仅减损了对真正自主品牌的补贴,而且还让补贴间接转给了外资品牌,这很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毕竟国家扶持发展自主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上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最后未能换来核心技术的情形重现;而个别企业的做法,却无疑支持了外资品牌,削弱了民族品牌,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
对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单体电池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具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品牌企业手中,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家提出的从传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远大抱负的动力电池民族品牌企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技术创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体电池,而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短期的一己私利,借组装外资企业的单体电池获取国家补贴。否则,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强大,必将对民族品牌的成长造成更大的威胁,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真正的自主之路形成了更大威胁。我们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面成本会越来越高,空间会越来越小,路子会越来越窄,届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难以成功。
在新能源迅猛发展、汽车产业再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政府一方面要在政策与资金支持上给予纯国产品牌大力的支持,以推动民族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对组装和贴牌的伪国产企业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对补贴对象予以严格审查把关。只有做到一手坚持扶持民族自主品牌,一手审慎把控补贴的落实,甚至对“伪国产企业”保持打压之势,才能真正突破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健康发展,最终才能顺利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