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春节期间,在河北大广高速衡水服务区,一辆辆新能源车穿梭往来,充电桩前,等待充电的车辆秩序井然。今年春运期间,河北衡水供电公司以暖心为纽带、以科技为引擎、以服务为底色,为新能源车主打造绿色出行的“保障网”。
寒夜归途的电力守护者
“除夕团圆夜,供电公司的师傅们却为我忙到凌晨。”2月5日,车主王志明将一面印着“除夕返乡施援手 真情服务暖人心”的锦旗送到衡水供电公司衡源电建公司。
原来,1月28日除夕当晚,从石家庄返乡的王志明因新能源车电量耗尽,滞留在衡水武邑县韩庄镇。23时23分,焦急的他试着拨通了在导航上看到的衡水供电公司充电运维值班电话。此时,气温低至零下7摄氏度。收到车主的求助电话后,供电公司值班人员立即行动。“您先别急,我们马上安排救援。”接通电话后,救援人员宋广柱、李根等人一边安慰王志明,一边迅速记录下车辆信息和滞留位置。
“您是想先对车辆进行充电,还是尽快回家?”0时19分,赶到现场后,宋广柱上前问道。“太冷了,在这充电还需要些时间,我就想快点和家人团聚,麻烦先帮我把车拖回家吧。”王志明答道。救援人员按照车主意愿迅速行动,将车辆安全拖上了救援车。
1月29日1时31分,王志明的车被安全拖至位于武邑县张士军村的家中。在他与家人兴奋团聚时救援人员悄悄离开了现场。“到家后,他们连一口热水都没喝就走了。”王志明说。
今年春节假期期间,衡水供电公司全市11个营业厅全天候开放,对新能源车主开通24小时绿色救援通道。该公司累计出动抢修人员112人次,处理紧急求助63起,平均救援响应时间缩短至18分钟。
充电站里的多重保障
“这些‘老伙计’还能发挥余热!”1月24日,在春运正式开始前,在衡水供电公司充电桩运维中心,班长宋广柱指着刚完成升级的10台老旧充电桩说道。这些充电桩因设备老化一度面临淘汰,但通过技术改造,其剩余电量被重新整合,摇身变为移动充电桩,灵活投放到车流密集的服务区。改造后的充电桩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即插即用。
“今天早上7点多,我从北京出发准备回湖北老家过年,大概11点40分到达衡水服务区,准备吃点儿饭,顺便给车充电。当时需要排队,供电员工主动推来了一个能给汽车充电的‘移动充电宝’。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通过扫码给车充上了电,非常方便,充得也很快。”1月27日,返乡的新能源车主李先生说。
李先生提到的“移动充电宝”是衡水供电公司新引进的2台智能移动充电车。每台智能移动充电车能储存电量120千瓦时,能同时给两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同时,该充电车具备可移动性,对于因严重馈电不能移动和车辆众多不能到达充电车位的车辆,可移动到车辆附近为其充电。
“除了智能移动充电车外,衡水供电公司还新配置4台移动应急发电车作为储备,用以处理线路断电或变压器故障引起的充电站点停运故障,为新能源车主绿色出行再加一道保险。”衡水供电公司衡源电建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涛介绍。
维护秩序的“空中管家”
“各位车主朋友们大家好,衡水服务区南行车辆多,北行车辆少。当您发现南行充电等待时间过长时,可去北行方向充电。”1月26日8时,大广高速衡水服务区内,一架搭载喊话器的无人机从机巢中缓缓升起,沿着预设航线开始巡航。这是衡水供电公司首次在春运期间启用“机巢无人机系统”,通过“自主巡检+实时调度”双模式,为服务区电力设施和充电秩序保驾护航。这套系统集成了红外测温、高清摄像、实时通信等功能,每2小时完成一次全域扫描,自动生成充电桩负载、设备温度、线路状态等数据报告。
“过去人工巡检需要4小时,现在仅需20分钟,效率提升超90%。”衡水供电公司无人机运维组组长张汝松介绍。
春运期间,衡水服务区日均车流量突破1.2万辆,新能源车占比达30%,衡水地区充电量63万千瓦时,充电次数及充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9%和36.98%。其中,高速公路充电量增幅较大,充电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8%。
无人机不仅能充当“空中巡检员”,还是“秩序引导员”,可根据车流密度自动生成分流建议,并实时播报。
一位从新疆返乡的车主感慨:“本以为充电要等很久,结果无人机一喊话,立马找到了空闲桩,省了半小时!”
衡水供电公司主任师崔驰表示,春节前,该公司对全市132个充电站开展“体检行动”,重点排查保护装置、充电枪头和消防设施等关键部件,确保新能源充电服务“零间断”。春节期间,该公司通过“无人机+可视化监控+人工特巡”构建三位一体巡检体系,全力保障新能源车主绿色出行,并联合交通、文旅等部门,对高速服务区、衡水湖、园博园等集中充电点和热门景区充电站实施了重点保障。
从移动充电车支援到无人机巡航,从老旧设备焕新到全域应急联动,衡水供电公司以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交出了一份“零投诉、零事故”的春运保电答卷。未来,衡水供电公司计划在全市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并探索V2G(车网互动)技术,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