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全国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成为各省竞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
「风芒能源」梳理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节点,针对新能源产业,31省/市基于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规划路径既循趋势,又各有侧重。
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加速推进风、光项目建设仍是主流趋势。
据「风芒能源」统计,14省/市明确了2025年电力装机目标,其中,甘肃省明确提出,力争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8000万千瓦;内蒙古提出力争新能源新增并网4000千瓦;云南表示其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山西、海南则针对装机比例设定目标:2025年,山西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海南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85%左右。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升,安排消纳路径成为各省重点规划方向。
从实施方式上来看,大电网仍是消纳主力。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
除依托外送通道消纳外,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就地消纳成为战略布局趋势。其中,20个省/市/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建设零碳园区/绿电园区试点项目;“绿色算力”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项目协同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风、光制氢、氨、醇等绿电转化产业方兴未艾。
除共性外,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思路,31省/市有何具体安排,「风芒能源」为大家详细梳理:
01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统计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5地。相对来说,该区域风光资源较好、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新能源消纳仍是发展重点任务。
其中新疆、青海等4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
新疆表示,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直供电改革试点;加快南疆绿色矿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电力中长期绿色交易规模。
青海提出,拓展“交通+新能源”产业链。
甘肃则锚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目标,力争创建相关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宁夏在提高电力外送能力至20GW的同时,将投资250亿元建设现代煤化工、硅基、铝锰基、大数据算力等4个绿电园区。
陕西表示,将一方面提升电力调储能力,另一方面建设零碳园区并扩大绿电交易规模。
02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统计为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5地。经梳理,该区域有4地提出发展氢能产业等绿电转化氢氨醇相关措施。
内蒙古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区风电光伏设备即将迎来“退役潮”。盯住区内外风电光伏设备、老旧电机更新迭代需要,借力释放我区永磁电机、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内蒙古还对数据基建绿电使用方面进行了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比例不低于80%。
山西提出,2025年,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将占比达到50%以上;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太原、大同率先打造绿电产业园区。
河北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新增风电光伏装机13GW以上。
北京明确,积极打造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加快国际氢能示范区、能源谷建设。
天津则强调,强化网络、能源、食品药品等安全保障。
03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统计为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该区域较为重视绿氢产业发展。
黑龙江表示,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开展新能源产消一体化、“绿电直供”等试点。
吉林提出,深化“绿电+消纳”模式创新,2025年风机“以大代小”改造500MW以上目标。
辽宁要求,坚持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有序开发风、光等清洁能源。
04
东南地区
东南地区统计为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7地。东南地区临海,7个地区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建设海上风电项目。
山东指出,2025年,力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新增2000万千瓦;开展威海碳纤维、枣庄欣旺达等“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30个左右。
江苏明确,实施绿电进江苏、进企业、进园区工程,开展企业绿电直连试点,提高绿电就近就地消纳能力。
上海提出,推进深远海风电等重点项目。
浙江表示,确保2025年绿色能源新增装机12GW及以上;深化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福建在强调有力有序发展海上风电之余,也明确,尽快实现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广东指出,开工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揭阳重型网箱平台等风渔融合试点项目;推进粤藏直流等电网项目核准建设。
海南表示,率先开展海上风电制氢工程示范。
05
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统计为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5地。
河南表示,2025年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800个;推动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应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绿电直供。
安徽指出,启动第二批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推广应用建筑光伏一体化。
湖北明确,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湖南强调,加快推进“宁电入湘”“疆电入湘”、湘粤“背靠背”联网工程;着力打造零碳园区。
江西提出,做好腾格里沙漠基地送电江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宜春、新余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区。
06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统计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6地。其中四川、云南、贵州3地明确,推进“算电协同”,发展“绿电+智算”。
重庆表示,推进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
四川指出,组建运营好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加快推进阿坝至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全绿电产业园试点。
云南要求,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
贵州表示,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清洁电力入黔和省间电力互济。
广西在继续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的同时,还将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西藏表示,建成投运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有序开展绿电制氢、“光伏治沙”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