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南京定位于“驱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正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春伊始,记者来到江苏南京,感受六朝古都现代化建设的全新面貌,探索绿色电力服务城市发展的更新模式。
进入南京江宁区宏运大道路边的工作井,顺着陡峭的旋转楼梯逐级而下,抵达220千伏善南-南牵线电缆隧道。春运期间,在地上,每天有数百列高铁从南京南站疾驰而出,而在地下20米处,这条电缆为高铁南京南站供电提供有力保障,它的运维情况需要时刻监控。这条电缆隧道始于220千伏南站变电站,横穿机场高速、秦淮河,终止于铁心桥附近的南牵引站变电站,全长4.34千米。据了解,整条电缆隧道最矮处只有1.6米,工作人员需要弓身前行,完成全线巡视及54只电缆接头的带电检测往往需要7到8个小时。在密闭空间作业,出于安全考量,工作人员需对氧气含量和有毒气体进行密切监测,确认没问题后再进入地下。
“电缆本体和接头部分,都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春运期间,为了保障南京南站供电安全,我们会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测。”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的谭永强向记者展示如何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电缆接头是否有发热的问题。
除了直接观察电缆,工作人员还需要使用红外热像仪、钳形电流表、接地回路检测仪、局放检测仪、紫外成像仪、避雷器带电检测仪等高精尖仪器,检测两侧电缆温度、负荷电流、接地环流、接地电阻、局部放电等情况,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隧道内还安装了大量智能感知设备,电缆运检人员可以远程及时监测电缆负荷电流、接地网的变化情况等,国网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电缆检修班班长吕立翔告诉记者,通过智能设备和人工交叉巡检、相互校验形成“人防+技防”立体巡检网络,可以方便及时地发现、处理、上报问题,有效实现全方位运维。
回到地面,我们前往位于南京城东南方向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记者了解到,开发区已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涵盖三大支柱产业——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环保和生命科学,三大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和文化休旅,以及一批科技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和未来网络。
在2月8日新投运的南京“光储充换检”一体化全绿电示范充电站内,已有不少新能源汽车用户趁午休间隙前来充电。
充电站内建设有40个车位,配备4台超充充电桩、7台快充充电桩、6台V2G充电桩,总充电功率2380千瓦。在这里,所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上都有“绿电”标识。
站内搭建了总面积720平方米、发电功率165千瓦的光伏系统,光伏、储能、充电桩共同组成智能微电网。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楠告诉记者,通过车网互动型智能微电网建设、光伏就地消纳以及参与绿电绿证交易,该充电站已实现全时段绿电供应,让来到这里充电的新能源车都充上了绿电,助力绿色出行。同时,该站还引入了蔚来换电站和动力电池安全检测装置,可满足用户多种车型的换电需求,提供电池健康度分析、潜在故障预测等服务。
目前,江苏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50万辆,预计2030年江苏电动汽车数量将突破900万辆。但电动汽车储能资源挖掘潜力仍需加强,电动汽车双向充放电等模式仍处于试点阶段。
自今年1月开始,国家电网在南京地区投建运营的351座充电站、2573台充电桩已率先在全国实现100%绿电供应,并将持续全年。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通过绿电绿证交易形式将绿色电能引入充电领域,预计全年将消纳7200万千瓦时绿电,服务超过280万辆次新能源车“绿色”出行3.6亿千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1万吨。
元宵佳节,秦淮华灯初上,一瞬间,仿佛又梦回金陵。但古今大不同,南京也是时刻变化着的南京,层台累榭化作广厦万千,点点星光映照灯火辉煌,坚强、可靠、智能的现代化智慧电网助力城市发展。未来的南京,将成为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