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电力市场>电力现货市场 返回

电改新政出炉:新能源电量全面参与“竞争”,强制配储被叫停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25-02-1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最近,国家对新能源发电出了个新政策,直接让整个行业炸了锅。以往新能源发电的电价是有“保护伞”的,电网公司会“保量保价”地全额收购,但现在政策一改,新能源发电要自己下场拼市场了。更关键的是,之前被要求必须配套储能的规定也被取消了,这对新能源和储能行业来说,简直是地震级的变化。

【事件经过】

这次的政策变动,是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在2月9日联合推出的,文件名字有点长,叫《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俗点儿说,就是新能源发电以后不能再靠政府“罩着”了,必须和火电、水电这些传统发电方式一起竞争,电价由市场来决定。这一宣布,等于直接宣告了新能源发电固定电价的时代结束了。

为什么要改?其实背后有不少原因。之前,新能源发电(比如风电和光伏发电)是靠政府定价的,电网公司得按照固定的电价全额收购它们发的电。这种“保量保价”的模式,确实让国内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得特别快,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新能源发电的规模是上去了,但固定电价没变,这就导致市场供需关系被扭曲了。尤其是,新能源发电不需要承担电力系统的调节责任,结果整个电网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矛盾也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新能源发电的成本这些年大幅下降,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越来越成熟,设备越来越便宜。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中国生产的风力发电设备的成本比全球平均水平便宜了24%。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新能源发电已经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既然能拼,那就让他们去拼吧。这就是这次政策改革的核心逻辑。

这个“拼”可一点都不简单。按照新政策,新能源发电上网的电量原则上要全部进入市场,电价通过市场交易来决定。发电企业可以自己报价格,也可以接受市场统一定价。听起来很公平对吧?但问题来了:新能源发电的市场价格有可能会很低,企业的收益也可能大幅缩水。比如2024年,在甘肃省,光伏和风电的市场交易价格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36.99%和15.88%。蒙西地区的光伏电价也跌了20.61%。这种价格下行的趋势,直接导致新能源企业的利润缩水。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2024年上半年,大型电企的新能源项目每度电的税前利润只有0.12到0.2元,比去年下降了15%到20%。这对企业来说,压力山大。收益减少了,投资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平衡这个问题,新政策里提出了一套“差价结算机制”。简单来说,就是给新能源发电一个“保底价”。如果市场的电价低于保底价,政府会补贴差价;如果市场电价高于保底价,那企业就得把多赚的钱交出来。这个机制有点类似英国的“差价合约”模式,英国从2017年开始推行这套机制,效果还不错,新能源电价降了不少。中国这次是分两步走:2025年6月1日之前投产的项目,继续按照现行政策来结算差价;之后投产的项目,具体的保底价和电量规模要看各地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来定。

除了电价改革,还有一个更引人关注的点——强制配储政策被取消了。啥是强制配储?就是之前很多地方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储能设施,比如建100兆瓦的风电站,就得配10兆瓦的储能电站。这种要求对新能源企业来说是一种硬性成本,虽然能让电网运行更稳定,但储能设施的利用率一直不高,很多建了也用不上。取消强制配储,等于减轻了新能源企业的负担。

取消强制配储对储能行业的影响就大了。储能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新能源项目“带起来”的,这一下子政策松绑,储能行业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减少。根据专家预测,如果按照之前的配储要求,到203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的储能规模需求可能达到1.9亿千瓦。但如果不强制配储,这个数字可能会降到1.2亿到1.6亿千瓦之间。

政策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这次改革明确了,工商业用户的电价不会因为新能源电价市场化而大幅上涨。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通知,规定工商业用户的用电价格由多种费用组成,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系统运行费用等等。这次改革后,工商业用户的电价预计跟去年比基本持平,甚至在电力供需宽松的地区可能会略有下降。

这次改革也强调,要避免电力市场的不当干预,比如不能强行要求新能源企业负担不合理的费用,也不能把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的前提条件。这些措施都表明,国家在推动新能源市场化的也在尽量保护企业的利益,避免市场出现混乱。

这次政策改革对新能源行业和储能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转折点。新能源企业从原来的“温室”里走了出来,开始直面市场的风浪,而储能行业也要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未来会如何发展,咱们拭目以待。

这事一出,网友们也没闲着,网上各种评论炸开了锅。毕竟新能源和电力市场的事情,虽然听起来有点高深,但跟咱老百姓的生活其实也离得不远。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观点也是五花八门。

有人表示,这政策来的确实挺猛:“这不就是直接把新能源发电商丢进了大海里游泳嘛?以前还有个救生圈,现在直接让你靠自己漂着了。”这话虽然听着夸张,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毕竟一个行业从“保价保量”的好日子,一下子变成了“自力更生”,确实需要时间适应。

还有人调侃说:“这下新能源企业终于知道啥叫‘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了,之前靠政策护着,现在要靠自己拼了。”这种调侃里带着点幸灾乐祸的意味,但也有网友反驳:“别看他们赚得多,亏得时候可没人心疼。市场一波动,企业咋活下去?”这话一出,评论区马上分成了两派,吵得不亦乐乎。

而对于取消强制配储这事儿,有人拍手叫好:“终于不用强制配储了!之前那套,建储能基本就是个‘赔钱货’,企业不光成本高,还得背锅背到天荒地老。”另一边的网友却不太乐观:“储能这回可惨了,本来就靠新能源撑着,现在不强制了,储能行业的饭碗还能保得住吗?”还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现在储能行业该卷起来了!要么降成本,要么靠技术创新,否则还想吃老本?”

也有比较务实的声音:“取消强制配储是好事,但储能如果真没市场需求,那是不是说明根本就没用呢?如果有用,那新能源企业其实还是会自愿配的,没啥矛盾。”这种理性的分析,一看就是“懂行”的人发的,但评论区里点赞的,反倒没那么多,可能是大家更喜欢看热闹。

至于“差价结算机制”,网友们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有人说:“这不就是给新能源企业发了个‘保底工资’嘛?市场价低了补你点,市场价高了再收回来。”还有人调侃:“干脆改名叫‘多退少补电价宝’得了,是不是以后能和花呗一样分期还款?”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隐约道出了大家的担忧:这个机制听着挺好,可操作起来会不会有一堆麻烦?

也有人对这套机制持乐观态度:“有保底,总比完全放开市场强吧?至少不至于一下子让企业连饭都吃不上。”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这算啥市场化?补来补去,还不如直接定个价,省得这么绕来绕去的。”

还有不少人关心工商业用户的用电价格。有人说:“工商业电价不涨?真的假的呀?别回头又从别的地方薅羊毛,最后还不是咱掏钱?”也有网友比较乐观:“工商业电价稳住了就行,毕竟企业成本低了,咱买东西也能便宜点。”但马上就有人拆台:“你想多了,企业赚了钱才不会便宜卖给你呢!”

最有趣的是那些“吃瓜群众”的评论。有个网友说:“我就想问,电费会不会降一点?家里开空调能不能少花点钱?”还有人跟着附和:“对对对,我只关心电费,别跟我说那些复杂的。”不少人点赞,表示这才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事。

也有人看得更远:“新能源这步棋下得好,毕竟咱国家现在装机规模那么大,早晚要靠市场化来运转。再说了,新能源成本降了,以后发电便宜了,咱们的电费迟早也会跟着降。”但这话刚说出来,底下就有人吐槽:“兄弟,醒醒吧,电费降不降还得看政策,不是你发电成本降了就能便宜的。”

总之,这次改革的影响远远不止电力市场那么简单。无论是新能源企业还是储能行业,甚至是普通用户,都在这场“游戏规则”的调整中找自己的位置。未来会怎么发展?是洗牌还是开新局?大家意见不一,但讨论还在继续。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发电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