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零碳园区与零碳电网 返回

有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这里用的全是绿电

作者:王宏霞 李永鹏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5-0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正午时分阳光正好,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广场,村民们身着土族盛装,围绕着飞快旋转的轮子秋跳着安召舞,整个村庄沉浸在欢度元宵节的氛围中。


村民吕志平的农家小院里,青稞酒的香气四溢。从清早开始,吕志平就在自家酩馏酒坊里忙活,把酿酒原料放到电蒸锅里,加好冷却水,按下电蒸锅开关,一股香气扑鼻的酩馏酒便流到了酒坛中。

吕志平在春节前就接到不少新订单,过了正月初八,酒坊就恢复生产了,他每天十分忙碌却乐在其中。

“这酒主打一个‘绿色’招牌,不愁卖。”吕志平笑呵呵地说,酿酒工艺传承古法,酿酒装备全部电气化,用的都是屋顶光伏发出的绿电,加上青稞、豌豆等纯粮食原料,酿出的酒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喝了不上头。

2018年返乡创业的吕志平,每年光靠酿酒就能挣5万多元。2023年,他将传统古法酿酒装置换成电锅炉和电蒸锅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2024年净收入超过了7万元。

班彦村曾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部分,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多年来,国网青海省电力有限公司结合班彦村用电需求和产业发展规模,推动实施了电网改造升级、整村电热炕、“光储一体化”污水处理、“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等多个电力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这个曾经地处脑山深处的村落,实现了从土炕到电热炕,从旱厕到水厕,再到如今整村用上绿电的蜕变。

自2022年起,国网青海电力充分挖掘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在屋顶、空地、停车场等空间探索新能源多场景应用,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等,在班彦村整村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并网型微电网,全村实现100%绿电全时段供应。

2023年12月,“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在班彦新村全面投运,建成以台区为单位的电网状态实时感知、用电情况动态感知、用电异常情况提前预警的智慧微电网,实现终端“零碳”用能。该项目以村级扶贫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新建78千瓦低压分布式光伏、36千瓦车棚光伏以及1套100千伏/200千瓦时用户侧储能装置,形成一个可持续输出绿电的微电网,不仅满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余电还能送上大电网。

班彦村村史馆一楼有一块硕大的显示屏,触控操作屏上的“源网荷储”微电网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清晰显示着村内储能电量、充放电次数等数据。“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是微电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对全村‘源网荷储’实施一体化调配,助力村里的各类光伏发电就地消纳和平衡。”海东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杨素民介绍。

“光伏板发的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班彦新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介绍。全村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安装了光伏板,村民使用的全是光伏电,不仅烹饪、清洁取暖及交通出行等方面是清洁用能,平均每户每年还能获得2500元的光伏收益。班彦新村成为青海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高原“零碳”乡村。

智慧微电网让村民用能更清洁,也带动了村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不少游客前来班彦新村参观游玩,体验土族民俗,品尝特色美食,村里的“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满足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需要。“2024年,我们全村使用绿电7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7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8吨。村里已形成八大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6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仲关因保骄傲地说。

分享到:

关键字:微电网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