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中国家用储能企业如何进入德国市场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lovepm 发布时间:2025-02-1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

市场概况


德国是全球领先的家用储能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23年,德国新增安装了530,000个住宅储能系统,总容量达4.6 GWh,同比增长166%,占欧洲新增装机容量的52.6%[5][6]。预计到2033年,该市场将以9.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5]。

家用储能系统主要服务于住宅用户,2023年住宅储能占总装机容量的70%[7]。此外,德国市场对电池储能技术的需求占据主导地位,锂离子电池是最主流的技术选择[5][6]。

市场驱动力

政策支持


德国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推动储能市场的发展,包括提供低息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德国发展银行(KfW) 提供低利率贷款和还款奖金,鼓励与光伏系统结合的固定电池储能系统[18]。此外,政府设立了到2030年实现至少100 GWh电池储能容量的目标[7][6]。

上图表(2023.7)显示了德国各州的太阳能电池板补贴政策。图中列出了10个州的补贴级别,从2星到5星不等。同时还列出了每个州的具体补贴政策示例,涉及屋顶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电池板储能系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补贴计划。从整体上看,德国各州在可再生能源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下为中文翻译后的内容:

可再生能源需求

德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这为家用储能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基础[15]。高电价和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也促使家庭用户安装储能系统,以实现能源独立[17]。

技术进步

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显著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例如,锂离子电池效率已达到97.8%,并且随着成本降低,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增强[10][6]。

市场竞争格局

德国储能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参与者包括:

Sonnen GmbH:专注于住宅储能领域,拥有智能电池存储系统和能源共享平台[1][2]。

TESVOLT AG:提供商业和工业储能解决方案[7]。

SMA Solar Technology AG:以太阳能逆变器和储能解决方案闻名[7]。

VARTA AG:知名电池制造商,覆盖住宅和商业储能市场[7]。

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尤其是Sonnen GmbH,其在全球能源存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1]。

市场进入策略

目标群体定位

中国家用储能企业应将目标客户群体定位为以下几类:

家庭用户:尤其是拥有屋顶太阳能系统的房主[7]。

商业用户:希望通过储能系统降低运营成本的中小企业[7]

电动汽车车主:对双向充电和储能系统感兴趣的消费者[7]。

产品本地化

德国消费者对储能系统的品牌声誉、性能和效率有较高要求。中国企业应重点开发高效、安全且易于安装的储能产品,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6][10]。

政策与认证

中国家用储能设备进入德国市场,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认证要求。这些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与德国电网的兼容性。相关认证包括:

1. 产品认证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其储能设备需符合欧盟标准认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安全认证:需符合EN 61000和EN 62109等标准。

EMC(电磁兼容性)认证:确保设备不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电池安全标准:锂电池需符合UN 38.3和IEC 62619等国际标准。

此外,德国还对储能设备的能效、待机功耗等性能指标提出了严格要求。

2. 环境法规

德国对储能设备的环保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WEEE指令:要求厂商对废旧电子设备进行回收处理;

RoHS指令:限制设备中有害物质的使用。

电池回收义务:制造商需确保废旧电池的回收和环保处理。

3. 进口文件与流程

中国企业需准备以下文件以完成出口和进口流程:

商业发票

装箱单

原产地证明

出口许可证(若储能设备被归类为双重用途物品,则需申请)

在德国完成清关后,需进行产品检测和认证,确保其符合当地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渠道与合作

中国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建立市场渠道:

与当地分销商合作:利用德国成熟的分销网络快速进入市场。

与光伏企业结盟:与德国本地太阳能企业合作,提供一体化的“光伏+储能”解决方案。

建立本地生产基地:在德国设立生产或装配基地,以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市场响应速度[1]

挑战与应对

市场竞争

德国市场中已有众多领先企业,竞争激烈。中国企业需通过差异化策略,例如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7][8]。

初始投资成本

德国消费者对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为敏感。中国企业可通过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或与德国银行合作,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16]。

文化与品牌认知

德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较高,尤其是本地品牌。中国企业需通过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例如强调产品的高效能和环保属性[15]。

未来发展机遇

尽管2024年市场增长可能放缓,但随着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和技术进步,德国家用储能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16]。此外,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的集成发展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7]。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品本地化和政策适应,在德国家用储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分享到:

关键字:家用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