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节假期结束,全国各地企业鼓足干劲,抓复工、赶订单、忙生产,全力冲刺“开门红”。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企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电网建设,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全力保障经济社会用电需求,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力。
电网建设再提速 激活发展新引擎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实现“开门红”,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聚焦全面完成全年电网建设任务,积极推动输变电工程有序复工复产,保障电网加快建设,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茫茫戈壁上,一座座挺拔的风机组成了“白色森林”,“森林”深处,一列铁塔从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向外延伸,翻山越岭,通往2000多千米外的重庆。
2月6日,当首批返岗的60名管理和施工人员全部通过安全准入考试后,“疆电入渝”工程新疆送端站——巴里坤±800千伏换流站正式拉开节后复工的序幕。
“春节期间,我和同事们每天对站内的设备进行巡检和测试,目的就是确保节后复工验收能够顺利通过。”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电气A包项目副经理熊坤说。
千里之外,在“疆电入渝”工程重庆受端站——渝北换流站直流场支柱绝缘子紧固现场,5台曲臂车高高耸立,10名作业人员戴着安全帽、手套,腰上系着安全带,站在曲臂车兜里,正用力矩扳手逐一将绝缘子与底座的连接螺栓一一拧紧。在地面上,5名安全监护人目不转睛,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监护。2月4日以来,渝北换流站业主、施工、监理人员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全面复工。
“疆电入渝”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外送工程。建成投产后,该工程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超50%,这不仅将显著增强重庆电网的保供能力,还将有力推动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
今年春节较去年春节提前12天,国家电网抢先抓早争主动,推动工程建设,强化复工复产计划统筹,及时匹配建设资源,坚持标准化复工复产,严格落实复工“五项基本条件”和“七步法”标准流程要求,做好“计划准备、人员进场、培训考试、现场复查、建设单位许可”等关键环节管控,全力保障安全平稳复工复产。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对能源电力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各级电网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2月14日,220千伏先锋输变电工程全面复工,打响武汉电网2025年“复工第一枪”。今年是武汉“电网建设大会战”收官之年,按计划,2025年武汉电网将新增变电容量358.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83.4千米。
此次复工的220千伏先锋输变电工程是江北500千伏超高压项目“送电进城”的关键项目,2024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该项目投产后,不仅能满足汉口中心城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还能优化电网结构,促进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调配与消纳。”220千伏先锋输变电工程业主项目经理谢剑儒介绍。
目前,国家电网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在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进程全面加快的同时,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2025年,国家电网将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开工建设陕西至河南特高压以及山东枣庄、浙江桐庐抽蓄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加快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定制服务送上门 重大工程动能足
春节假期后,各行各业掀起复工热潮,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
重大工程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惠民生的“强支撑”。国家电网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全力保障重大工程建设用电需求,量身定制供电方案。
“这是我们第3次进行现场勘察了,津潍高铁项目将在滨海新区新建滨海东站和滨海南站两座高铁站,我们为两座高铁站的供电方案设计做足了准备,周边的电源点距离、线路运行情况等我们都一清二楚。”2月17日,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大港供电服务中心员工宋玉鼎和同事来到滨海南站的选址现场,再次进行现场勘察。
为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宋玉鼎和同事应用无人机进行多角度拍摄,使用测距仪、电子地图等工具精准测量电力线路的净空距离、电源点的间距等数据,为后续供电方案制订、审核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津潍高铁站前一标段项目建设现场,近百名工人已经投入到了工程建设中。与津潍高铁并行、跨越的还有一条条电力线路。现有的输电线路因杆塔高度、跨越角度等因素,不满足与铁路的跨越运行条件,需要迁移改造,确保高铁和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输电线路就像一根根血管,电力线路迁改相当于给正在运行的输电线路做一个手术,重新规划血管的走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发展部员工凌天晗介绍。
津潍高铁项目共涉及电力设施迁改工程27项,其中35千伏及以上迁改工程13项,10千伏迁改工程14项,目前已完成2项220千伏及9项10千伏迁改工程。为服务高速铁路建设,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全力推进相关电力设施迁改项目,开展现场勘察,细化节点安排,全力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助力津潍高铁建设快速、平稳推进。
一项项重大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超前对接,主动与政府部门建立沟通机制,了解重大项目进度及用电需求,助力重大项目快接电、早投产。
在四川宜宾,滔滔金沙江水从向家坝水利枢纽启程,沿着混凝土筑成的渠道一路向东,逢山开洞、遇沟架桥,润泽川南大地。
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属于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四川“六横六纵”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农业灌溉、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工程通水后,将彻底改变川南地区无跨区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极大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为自贡、内江、宜宾3市年均供水3.74亿立方米,保障140万城乡人口和51万亩耕地灌溉用水,有力支撑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2月6日,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四川宜宾供电公司作业人员在思坡镇常庆村将发电车接入10千伏红坡线,为该工程通水全程保电。“连接电缆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接头擦拭干净,避免接头处沾有汗水、杂质……”现场负责人杨军对正在接入的作业人员叮嘱道。
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工程跨越宜宾翠屏区思坡镇、宗城镇、金秋湖镇、象鼻镇,施工点位多、范围广,基建施工用电量大。为全力保障该工程建设用电,宜宾供电公司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支持,落实“一点一案”,根据施工点位具体情况、用电需求制订电力供应方案。
由于该工程建设周期长,施工用电点多面广,宜宾供电公司还不定期组织服务队上门开展安全用电走访,通过红外测温、线路巡视及时发现北总干渠一期工程施工用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用电技术指导和24小时抢修服务。
深挖数据上“云端” 精准助企“开门红”
用电数据是经济发展“晴雨表”。用电量数字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态势。
“我们原本还有些担心电力供应问题,没想到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了我们,我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是通过用电负荷的数据变化掌握到我们复工的情况,这项服务真贴心,不愧是‘电管家’。”合肥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先海表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依托用电信息摸排工具“智能预测管家”开展监测,发现今年春节后复工呈现出更早、更快、更稳健的特征。1月30日,安徽省工商业用电量即开始大幅攀升。2月5日,安徽省工商业用电量复产率就已达到83%,较去年农历同期高出13个百分点,其中充换电服务业电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60%,住宿餐饮业电量也较往年同期提升近30%。
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已建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基于“网上国网”“绿色国网”及“i国网”三大APP集成用电信息摸排工具“智能预测管家”,及时掌握重点用户的用电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分析用电量、用电时段、用电计划、异动原因等关键信息,开展电力电量预测,精准穿透分地区、分行业用电负荷和各类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以数字化技术和专业化供电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多地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冲刺蛇年“开门红”。国家电网密切关注电力供需形势,运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深挖电力大数据价值,精准分析企业用电特点,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与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浙江,浙江嘉兴供电公司红船精算师团队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企业用电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生产时段的用电量、电价等因素,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复工复产提能效”优化用电方案,建议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调整设备运行时间和功率,避免设备空载或轻载运行;合理调整生产班次,充分利用峰谷电价差错峰用电等。
在陕西,为全面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安全可靠供电,陕西延安供电公司以数字化工作台和RPA机器人为手段,要求各供电所利用“台区不良工况监测”数据微应用和“配电变压器重过载监测”RPA机器人来构建“双重保供”机制,实时采集各重要线路的电压、电流等12项核心参数,对电网设备健康状态进行智能诊断监测,形成“主动监测—智能研判—精准定位”闭环管理体系。
在甘肃,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全力保障节后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在兰州东变电站试点构建“空天地”数智化巡检体系,聚焦变电运维核心业务,在原有设备运维精益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并应用无人机、轨道机器人、机器狗等新装备,为变电站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显微镜”,使生产信息更透明、生产管控更精准、决策指挥更高效。
春潮澎湃,万象更新。在可靠电力的支撑下,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将进一步显现,向“新”攀“高”的干劲蓬勃高涨,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