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 返回

“多向奔赴”促进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

作者:李东海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2-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能源局修订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进入系统性重构的新阶段。文件针对接网消纳这一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量”“质”提升的一揽子举措,旨在通过政策、技术、市场、治理的多向协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达3.7亿千瓦,是2013年底的121倍。相较集中式光伏发电而言,这些“绿色能源细胞”以就近就地开发利用为基本功能,在减轻远距离输电压力、平抑电力峰谷差、增强电网韧性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价值。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分布式光伏高速发展带来接网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堵点,新管理办法通过“提升电网承载力”与“规范备案管理”双轨并行的策略,既为行业松绑,又为投资主体戴上“紧箍咒”。

在电网侧,通过建立“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评估—可开放容量季度发布和预警—电网企业综合制定解决方案”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引导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

在发电侧,政策明确新建项目需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技术特征,支持分布式光伏通过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创新模式参与系统调度,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探索技术路径。

在用户侧,针对“农户出屋顶、企业出资”模式中存在的权责失衡问题,严令禁止非自然人项目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同时剑指地方保护主义,明确不得通过特许经营垄断屋顶资源、强制配套产业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户权益与市场公平。

新管理办法还提出,对大型工商业项目实行“全部自发自用”,对户用和小型工商业项目保留余电上网选择权,既防范大规模余电上网冲击电网安全,又兼顾市场主体实际需求。这种精准施策的管理思路,将引导分布式光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在技术迭代中实现系统平衡。

当下来看,新管理办法在落地层面还面临着多重考验。例如,配电网改造资金投入与分布式光伏增速的匹配度,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模式的技术标准与市场规则的完善,地方政府和电网企业如何落实好管理办法的细则等。这些问题,均有赖于具体操作过程中政府、企业、用户的多方协同,去合力解决。电网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政府部门强化过程监管,市场主体恪守合规经营,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生态。

站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高度审视,分布式光伏承载着能源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政策创新正推动行业突破“并网之困”,向着源网荷储深度协同的更高维度演进。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电力系统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