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并网调度>构网型储能技术 返回

四川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完工

作者:记者 陈荞 来源: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发布时间:2025-02-23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四川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四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工。项目已具备首期并网发电条件,为全容量并网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位于阿坝州红原县,地处海拔3500米至4010米的川西高原,占地面积达8000亩,相当于784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共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安装45万块光伏板,设置1座220千伏升压站,并配置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在2小时内可充电或放电5万度。

高原“智”造:技术创新驱动高效建造

海拔高、辐射强、光照充足,富集的太阳能资源为掘金“阳光经济”奠定有利的自然条件。然而,高海拔、低气温也给光伏项目施工带来很多困难。

面对高原地区带来的施工挑战,项目创新采用专业光伏机器人进行光伏组件安装施工作业,单台光伏板铺装机器人每小时可铺设80—100块光伏板,作业速度是同等人工的4倍以上,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工运输过程中对光伏板的损害。

据中建二局项目部经理肖利介绍,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精细的进度管理,项目部高峰期投入机械67台、作业人员900余人,仅用79天就完成了C区38个方阵支架和16个方阵组件安装施工,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生态共生:光伏板下孕育绿色生机

项目考虑到当地牧民的放牧需求,支架最低点距地面2米。光伏组件既能充分吸收太阳辐射,减少草地水分的蒸发,又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利于植被生长,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双绿色生态开发模式,发电、畜牧两不误。

高寒的气候给草皮养护设下了重重难关,低温、强风、低氧再加上短暂的植物生长季,这些因素使得草皮养护举步维艰。为此,项目同步建设高原草甸土养护智能暖棚,通过科学结构、通风设计、高透光覆盖材料及智能环境系统,科学养护草皮,对改善高原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肖利表示,大棚建设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可养护草甸18000平方米,剥离的草甸上架养护,采用水雾系统,对草甸进行补水,补营养,确保草甸的存活率,待光伏板安装完工后再进行回铺,从而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

据了解,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采用构网型储能结构,将储能电池与光伏发电装置连接,形成一个具有自动充放电功能的电网,不仅能发挥日内电力调节作用,同时也能改善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年平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可满足21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2000万棵,具有显著环保效益,推动红原县乡村振兴建设。

分享到:

关键字:构网型储能电站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