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产业观察 返回

成本增 利润降 2024汽车业利润去哪儿了

作者:记者 赵建国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布时间:2025-02-2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4%!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营收规模连续第二年突破10万亿元,正式超越房地产,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虽然总体规模增长,但各项盈利指标却不乐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2024年情况看,汽车行业的成本同比增长5%,利润却同比下降8%;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6%的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从企业层面来看,根据上市公司日前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头部及盈利的汽车企业业绩良好,但只有3成多车企预计2024利润增长,其中乘用车企业预计盈利者占半数,其他车企的盈利状况预计不够理想。

“价格战”影响盈利水平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超预期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但分化情况明显,一些企业的销量、利润大幅下滑。

其中,2024年广汽集团全年销量200.31万辆,同比下滑20.02%。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广汽集团净利润预计为8亿元至12亿元,同比减少72.91%至81.9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转为亏损33亿元至47亿元,同比减少192.37%至231.56%。

上汽集团的情况也十分类似,2024年实现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5亿元至19亿元,同比将减少122亿元到126亿元,同比减少87%到9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41亿元至-60亿元,同比减少141%到160%。

北汽蓝谷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9.5亿元至-65亿元,上年同期为-54亿元,同比下降20.37%至28.7%。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73.5亿元到-69亿元,上年同期为-60.18亿元,同比下降14.66%至22.14%。

对此,上汽集团、北汽蓝谷皆把预亏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价格战”持续升级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车市“价格战”持续升级对车企的影响深刻。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国内汽车市场有超过70多个汽车品牌、330多个车型以不同形式参与了车市“价格战”,其中的产品覆盖全面,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经济型到豪华型,各细分市场无一幸免。全产业链几乎都感受到了“价格战”带来的压力,行业淘汰赛加剧。“价格战”不仅没有使一些车企达到“以价换量”的目的,还在很大程度上使很多车企的成本高企、利润率下降。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全澍认为,因为“价格战”等因素影响,我国主要上市车企的盈利能力持续走低。这些企业的净利润总和仅为丰田汽车的1/3,大众汽车集团的2/3。这种情况令人感到忧虑。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30家汽车企业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总和为377亿元,不及其中排名第7位的现代汽车的392.29亿元,而排名前6位的依次还有丰田、大众、奔驰、宝马、Stellantis集团、通用汽车等,其中居首的丰田汽车同期净利润高达1134.08亿元。“汽车行业需要更有效地降本增效。”崔东树表示。

乘用车企持续分化

在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降低,但也不乏赢家。

在业绩预告中,长城汽车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元至130亿元,同比增长76.60%至85.14%;扣非后净利润约94亿元至100亿元,亦将实现同比94.47%至106.88%的大幅增长。“2024年业绩增长主要归功于公司致力于高质量发展。”长城汽车方面认为,长城汽车坚守品质,打造极致产品体验,实现海外销售增长、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带领归母净利润进入上升通道。

从数据看,尽管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其销售端的增长并不明显。其2024年累计销售123万辆,同比微增0.21%。此外,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24年,长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在其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6.09%。“长城汽车去年总销量微增情况下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单车利润提升。”在孙全澍看来,2024年长城汽车不主动参与“价格战”,努力发掘高利润车型,单车平均利润达到1.03万元至1.28万元,同比提升0.6万元以上,明显高于多数车企。其中主要得益于坦克、魏牌等高价值车型销量的提升,而收缩了利润较低的欧拉等车型。而且由于其自研、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备,降本效果明显。同时,长城海外市场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国内。从其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看,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占1/3左右,而毛利占了一半,贡献较大。机构测算,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单车净利润约为2.46万元。

2024年业绩预告同样亮眼的还有赛力斯,预计实现营收1442亿元至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到309.30%;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赛力斯方面表示,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主营业务收入取得较大增长,超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赛力斯2024年业绩扭亏的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显著增长和成本控制。”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表示,赛力斯通过坚持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经营方针,使新质生产力引领公司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的营业毛利率同比增长,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有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售回款增加。同时,赛力斯在2024年第三季度将单车毛利提升至35%,增长显著。

与上述车企不同的是,江淮汽车2024年则出现同比转亏,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净利润亏损17.7亿元。江淮汽车方面称,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2024年公司联营企业大众安徽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确认对大众安徽的投资收益为-13.5亿元左右。2024年公司部分资产发生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1亿元左右。

商用车出口带动业绩增长

截至目前,从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情况看,商用车企业总体情况好于乘用车。其中,宇通客车、中通客车、金龙客车等部分商用车企业皆依靠出口实现了利润倍增,客车好于货车、海外出口增长是2024年商用车行业的亮点。

客车企业中,宇通客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8.2亿到42.7亿元,同比增长110%到1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8亿元至36.1亿元,同比增加125%至155%。上一次宇通客车全年利润突破40亿元还要追溯到2016年,经过8年的沉淀,宇通客车重回业绩巅峰。

中通客车业绩预告表示,2024年净利润为2.06亿元至2.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5%至320%,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71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125%至215%。安凯客车预告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800万元至1200万元,扭亏为盈,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这些企业增长的主因都是海外市场带来了销量和利润增长。2024年,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其中客车出口6.18万辆,同比增长超4成,创近年新高。孙全澍表示,商用车出口表现活跃,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商用车产业的有力支撑。商用车销量前10名的车企均将海外市场增量作为销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朋友圈拓展,客车公司加速出口东南亚、中亚等地区,带来增长动力。

相对于客车,货车企业中虽然也有预盈者,但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净利润同比下降趋势明显。其中,福田汽车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实现盈利,但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归母净利润约为7000万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为亏损,预计为-1.75亿元。福田汽车方面表示,主要原因是重卡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价格不断下探;奔驰业务高端产品前期投入较大,2024年销量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降低。

相比之下,江铃汽车的业绩表现良好。其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江铃归母净利润达到15.37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为13.56亿元,均比上年同期实现增长,尤其扣非净利润增长36.28%源于本期净利润增加以及政府补助变化带来的影响。

陈晖认为,一方面,2024年货车市场销量高开低走,其中的亮点是新能源重卡快速增长,2024年累计销量超过8万辆,同比大增139.4%,渗透率约为13.62%,同比增长近8个百分点。此外,中卡受益于危化品运输车、环卫车、冷藏车等专用车需求增长,2024年销量实现同比超15%。另一方面,江铃、金杯的增长得益于产品的多样化布局和深耕细分市场,如江铃汽车2024年皮卡销售7.3万辆,同比增长22.8%;轻型客车销售8.7万辆,同比增长8.8%等,都是支撑业绩的主要因素。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资源与数据处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业务负责人谢国平表示,展望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住楼市股市等措施将有利于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并推动商用车产销增长;预计2025年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总量有望达到410万辆,同比增长6.5%。

电池企业受益 原材料企业承压

在已经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的企业中,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利润总体增长较快,但行业洗牌也在加速,持续分化成为该领域的显著特点。

宁德时代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0亿元至530亿元,同比增长11.06%至20.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40亿元至470亿元,同比增长9.75%至17.23%。而宁德时代2024年前三季度利润分别为105.1亿元、123.55亿元和131.36亿元,据此测算,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约为129.99亿元至169.99亿元。

蔚蓝锂芯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亿元至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4亿元,实现了198.26%至255.07%的大幅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3.6亿元至4.4亿元,同比增长222.91%至294.67%。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3646元至0.43元,相比上年同期的0.12元有显著提升。

陈晖表示,头部企业去年销量有所增长,规模化优势明显,同时加上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产品价格相应调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上升。

但是,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不少上游企业利润出现下降。鹏辉能源近日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亏损范围为1.65亿元至2.32亿元,而上年同期则实现盈利4310万元。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2.24亿元至3.14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799万元。

当升科技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至5.2亿元,同比下降76.61%至72.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6亿元至3.2亿元,同比下降86.87%至83.84%。

“业绩预亏的主要是电池材料企业。”孙全澍表示,去年锂价下行背景下,动力电池终端产品受益最大,而锂价下行的压力主要传导至电池材料企业,体现了锂材料定价机制与电池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的时间周期错配影响仍未结束。此外,还有些产业链企业由于技术改造力度加大、扩产项目增多等因素,增加了成本投入,也使业绩呈现预亏状态。

崔东树也认为,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增长,上游企业利润下降是2024年普遍存在的行业现象,需要通过降本增效来改善。

“2025年,汽车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或将比去年更大。”孙全澍强调,在“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有序落地、新能源车免购置税政策延续、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多重因素助力下,行业发展生态将持续改善。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