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11月底,江苏新型储能规模全国第一,全省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近600万千瓦;新型储能产业迅猛发展,拥有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近2000家。
新能源装机已经成为江苏第一大电源。截至2024年12月底,江苏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8486.2万千瓦,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量的41.6%。2024年迎峰度夏前,作为新能源“稳定器”的新型储能累计建成投运540万千瓦。至此,江苏于2023年年中在《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到2027年新型储能达5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应时而动、应需而兴,江苏新型储能发展之势引人瞩目。
紧急上马成就开创之举
2024年夏季,江苏完成了大规模新型储能应急顶峰的开创之举。500万千瓦储能响应电网调用,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新型储能省级电网集中调度。
在国家能源局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表示:“2024年7月15日,江苏开展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测试,全省新型储能可提供约500万千瓦顶峰能力。2024年7月23日,江苏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预计电力缺口约600万千瓦,新型储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约400万千瓦的顶峰能力,有效填补了电力缺口,为电力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丰储储能电站也参与了此次集中调用,该电站负责人魏永清表示:“以往我们电站都是独立开展充放电操作,满足局部电网的用电需求。这是首次参与全省统一的充放电集中调用。”
参与此次调用的还有泰州海陵储能电站。该电站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40万千瓦时,在电力保供中表现亮眼,日供电近80万千瓦时,可支持江苏266万户家庭一小时用电。
此次集中调用,实现了储能与电源、电网、用电负荷等的高效灵活互动,为全面推动各类新型储能的科学调度、带动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进步、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意义。
提到这次新型储能应急顶峰的成功实施,就不得不提40个电网侧储能项目的紧急上马。
由于缺乏支撑性电源投产,华东区域电力供应总体偏紧、互济能力不足,预测2024年江苏满足度夏负荷存在缺口。时间紧、任务重,新型储能再度披挂上阵,40个电网侧储能项目紧急上马,项目容量共计约400万千瓦,为顶峰时段电力保供贡献了关键力量。
为了这次新型储能的夏季应急顶峰,江苏早早筹谋,于2024年3月便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并网顶峰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41个已纳规的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确保在2024年7月15日前建成并网。
为促进这些项目加快建设,江苏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如在迎峰度夏(冬)期间,储能项目充电电量免费,非迎峰度夏(冬)期间充电量按江苏燃煤发电基准价的60%结算,同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化项目优先购买或租赁这些储能项目的储能容量。
为了减少信息壁垒,助力新型储能项目更好地实施容量租赁,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网站还公布了这些新型储能项目的联系方式。随后,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于2024年7月18日公布该批建成投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共计40个,总规模约400万千瓦。并再次表示,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优先租赁这些储能项目的储能容量。
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江苏新型储能装机快速增长,2024年新增装机约500万千瓦。由此可见,2024年对于江苏新型储能来说可谓是爆发式增长。
新型储能“家族”不断扩容
近年来,江苏新型储能“家族”不断扩容。电化学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江苏新型储能项目中占比最高的储能技术,在全省新型储能总装机容量中占比超过98%。多种储能技术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
35层楼高的“魔方”内,智能“电梯”上下升降,运送重达25吨的重力块。这是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2.6万千瓦/10万千瓦时天楹重力储能项目现场。工人们紧张忙碌地为项目的投产做最后的准备工作。该项目将实现我国重力储能从“0”到“1”的突破。
重力储能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产生的富余电能提升重力块进行“充电”,等到用电高峰时,再放下重力块,用重力做功“放电”。该重力储能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发电功率为2.5万千瓦,4个小时一来回,一个来回放电10万千瓦时。
江苏金坛拥有世界首座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该电站于2022年5月26日投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提到这个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时表示,与国外已有的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相比,该电站最大的创新点是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非补燃技术,实现压缩空气储能零碳发电。
另外,全国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2024年4月28日在淮安开工。该项目利用淮安市蒋南矿区已采空的90万立方米盐穴资源,计划建设两套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该项目选用全国产化设备,采用熔盐储热高温方案,设计转换效率可达71%以上,同时具备调相和黑启动功能,预计2025年6月首套机组投产、年底全面投产。首套机组投产后,可实现每天压缩空气储能16小时、发电8小时,储能量相当于24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水平。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攻克大容量、高转换率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提升电网稳定运行水平、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小而分散的用户侧储能实现有效聚合,是挖掘新型储能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江苏在探索储能聚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2024年3月28日,江苏首批用户侧聚合型分布式储能项目在南通并网投运,总容量达3200千瓦/11505千瓦时。该项目可将分散的小型用户侧储能聚合起来参与电网统一调峰调频。据悉,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贯通调度主站与分布式储能管理平台的数据通道,使调度指令经平台中转后下达至储能用户,实现了用户与江苏电力调控中心的“云—云”对接。该模式具有投资规模小、空间占用少、并网容量灵活、适用场景广等特点。在实现投资方、用户获益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挖掘荷端调节资源、降低电力系统调节成本。
放眼江苏,新型储能正在铺开。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称,下一步,江苏将贯彻落实好新型储能有关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已纳入电力规划的项目投资建设,完善已并网投运新型储能的调用工作,提高新型储能的运行效率,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