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与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各国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纷纷加大投入,致力于提升储能技术的效率、降低成本,并探索其在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调峰、微电网构建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之下,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却如同一道暗流,悄然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隐忧。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近日英美德三国接连发生的储能起火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人员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整个储能行业敲响了警钟。
这些事故不仅暴露了当前储能系统在安全设计、材料选择、运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也再次提醒我们,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储能行业必须深刻反思,从源头抓起,全面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确保其在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为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储能火灾频发,燃烧测试成安全防线关键!
2月18日,美国Moss Landing储能电站一期(1.2GWh)遭遇了第四次火灾,且与前一次火灾仅隔一个月,地点也完全相同。这次火灾从当天下午6点30分持续至次日上午8点左右,导致电站70%以上的设备被毁。而在此之前,1月16日,该电站一期储能设施就曾因内部灭火系统出现故障而失控起火,烧毁了约40%的储能电池。资料显示,Moss Landing储能电站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储能系统之一,包含300MW/1200MWh的锂离子电池。连续发生的火灾事件不仅给电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引发了业界对储能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与此同时,英国也遭遇了储能电站火灾的困扰。2月19日下午3点51分,East Tilbury Essex县发生了一起集装箱储能系统着火事故。消防队经过24小时的奋战,才终于控制住了火势。
而在德国,一起由太阳能电池储能装置引发的爆炸事件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2月21日,德国最北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内,一栋独立别墅内的储能装置因过度充电而发生剧烈爆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导致别墅外墙全部破裂损毁,整栋建筑受损严重,或将被拆除。所幸的是,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悉,这是该洲首次发生此类事件,初步推测是由于晴朗天气下,太阳能电池储能装置充满电后未能将多余的能量反馈至电网,导致电池过度充电并发生爆炸。
这一系列储能起火事故,不仅深刻揭示了部分企业在储能系统设计与制造流程中潜藏的安全漏洞,同时也再次证明,储能燃烧测试对于确保储能技术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某储能企业技术人员分享:“通过实施全面且严格的储能燃烧测试,我们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估储能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从而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潜在的安全风险。”这一过程所积累的大量实测数据,对于储能系统的后续优化与改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是推动储能技术持续进步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所有行业从业者保障公共安全、推动储能技术稳健前行的必要之举。
比亚迪、阳光电源、华为燃烧测试竞相突破
在2024年年底,比亚迪在储能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创新的魔方储能产品MCCube在CSA集团的严格监督下,成功完成了CSA TS-800大规模火烧测试,这一壮举使比亚迪成为首家通过此类国际级严苛测试的中国储能企业。
早在此前的2024年6月,阳光电源也展现出了对储能系统安全性能的坚定承诺。公司主动对PowerTitan1.0真机进行了燃爆测试,并成功完成,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的成功实施。不仅如此,阳光电源还进一步加大了对PowerTitan2.0的投入,对该型号的20MWh储能系统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进一步验证了其产品的卓越安全性能,为储能行业树立了新的安全标杆。
近期,华为数字能源也在储能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国际权威独立保障和风险管理机构DNV及战略客户的全程见证下,华为成功完成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极限燃烧试验。这一试验不仅展示了华为在储能安全领域的创新实力,更通过真实场景下的极限验证,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安全标准。在试验中,华为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凭借其创新的正压阻氧和定向排烟联合防御机制,有效阻止了火势的蔓延,并确保了周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同时,系统内部的电芯在燃烧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出色的热管理能力,未发生热失控蔓延,进一步验证了其卓越的安全性能。
储能安全大考:燃烧测试大PK揭示行业新趋势
以上几家领军企业在燃烧测试中的卓越表现,不仅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展示,更是对整个储能行业安全标准的推动与提升。他们深知,在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始终将安全性能放在首位,不断投入研发资源,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比亚迪的魔方储能产品,则在CSA集团的严格见证下,成功完成了大规模火烧测试。这一测试不仅验证了其电池舱的防火能力,更展示了比亚迪在储能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与创新能力。比亚迪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不断的研发与测试,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
阳光电源的PowerTitan2.0,则在紧凑布局下依然保持了卓越的电池舱防火性能。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设计方面的精湛技艺,更彰显了其在安全性能方面的坚定承诺。
华为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凭借其独特的正压阻氧和定向排烟联合防御机制,在燃烧测试中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防火性能。这一创新机制不仅能够有效阻止火势的蔓延,还能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排出有害气体,为救援人员争取宝贵的时间。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正是华为在储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燃烧测试“内卷”,引领储能技术革新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认为这股由行业头部企业引领的储能燃烧测试“内卷”风潮,其背后所蕴含的行业意义与社会价值远超表面所见。它不仅深层次地反映了储能产业在技术革新、安全标准提升与市场需求扩张之间所面临的复杂而微妙的平衡挑战,更深刻揭示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所做出的艰难抉择与深刻思考。
从技术层面剖析,储能燃烧测试的不断升级与“内卷”,无疑为储能技术的快速迭代与优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面对日益严格的测试标准与更加复杂多变的测试环境,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引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材料,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与稳定性。这种由外而内的压力,不仅促使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为整个储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而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储能燃烧测试的“内卷”现象,更是对公共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与高度重视。储能系统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运行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不仅是对企业责任与担当的考验,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践行与坚守。通过严格的储能燃烧测试,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储能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此外,储能燃烧测试的“内卷”现象,还反映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与积极行动。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与共同目标。储能技术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安全性能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减少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更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通过不断优化储能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企业能够在保障产品安全性能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储能燃烧测试的“内卷”现象不仅是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与技术迭代升级的必然产物,更是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所在。它既是企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深刻体现,也是推动储能产业向更加安全、可靠、高效方向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场由行业头部企业引领的储能燃烧测试“内卷”风潮的推动下,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更加美好的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