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人工智能的爆发远超预期,AI+正赋予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数据中心作为支撑AI应用的核心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启动“东数西算”等工程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在算力领域开展布局,阿里、华为、腾讯、字节、百度、小米等公司纷纷开展布局。
AI的尽头是电力,数据中心作为电力耗能大户,2025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占比预计将达到 5%以上。电费也是数据中心的最大的支出项目,其支出占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超过60%左右。因此,提供清洁、稳定、价廉的电力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用电需求。
储能作为多样性的支撑和调节资源,通过建立源网荷储技术、探索储能+UPS备电等模式实现“数储融合”,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助力建设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
2023年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即提出鼓励算力中心采用源网荷储等技术,同时支持储能等新技术应用。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鼓励围绕大数据中心等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一)数据中心的供电原理
数据中心按其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B、C三级。A级数据中心主要应用在国家级信息中心、电信、军事、电力调度、金融、机场等重要领域,主要特征为“容错性”,B级数据中心主要应用在科研院所、高校、博物馆、档案馆等领域,主要特征为“冗余性”,C级仅需满足基本需要,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
A级和B级数据中心采用市电提供可靠独立的双电源供电,同时一般配置柴油机作为备用电源,在市电断电时由柴油机保障数据中心所有负荷的用电安全,同时,配置UPS电源保障服务器等IT设备的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以及保证电能质量水平。
UPS一般独立配置铅酸电池或锂电池,电池的供电时长一般为15min(A级数据中心)或7min(B级数据中心),在备用柴油发电机启动过程中保证服务器等负荷的供电稳定,UPS电池正常运行时处于满电状态,以满足电力中断时服务器等IT设备的不间断供电要求。
(二)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
国家在内蒙古、甘肃、宁夏、贵州等地区规划布局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上述地区也是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具有较低的发用电成本,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可助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构建独立的微电网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接入和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直供数据中心,所发电力全部由数据中心消纳,配置储能可满足新能源消纳及调节电力供需平衡要求,同时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统一接口接入电网。通过整合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四个环节,实现电能的高效协同与优化配置。
以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为例,文件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应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发送电,不占用公共电力系统调峰能力。
源网荷储项目一般需将配置的新能源电能就地全部消纳,一般不允许向电网倒送电。储能可发挥电能的调节作用,在新能源电力富余时充电,在电价较高时进行放电,从而促进新能源的消纳,降低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
(三)储能+UPS备电模式
数据中心一般配置UPS满足服务器等IT设备的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要求,一般采用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UPS备用电源。
国内部分项目探索储能电池替代UPS电池,通过将储能电池经DC/DC直流变换器接入UPS,储能电池在充放电时需预留部分电量,满足UPS所带负荷的备电时长要求,从而实现储能与UPS的融合应用。
国网公司投资建设的湖南白关能源站实现了变电站、储能电站、数据中心等元素的融合建设,项目以智能变电站为核心,通过整合储能电站、数据中心、充放电站、分布式电源等多类型单元,实现功能共享。项目用储能电池替代传统UPS的铅酸电池,供电可靠性满足A级数据中心的供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