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 返回

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彼得·利扎克:期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启深度合作

作者:王可 白宇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今年,中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以下简称“斯洛伐克”)迎来建交76周年。在这76年的悠悠岁月中,两国友谊深厚绵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成果熠熠生辉。

对于今年的中国两会,斯洛伐克方面有着怎样的期待与展望?未来两国能源合作有哪些新构想?2月28日,中能传媒记者独家专访了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彼得·利扎克。

中能传媒:您对今年的中国两会有哪些特别的期待?是否会像往年一样前往会场旁听呢?

彼得·利扎克:是的,我今年依旧会去旁听中国两会。作为外交官,能够近距离观察并深入了解中国政策的决策过程,洞悉中国政府在国家未来发展上的深思熟虑,是一次极为宝贵的机会。

我认为,会议将重点延续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从注重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发展思路。当下,中国的复兴之路正在稳步前行,其发展方向更加聚焦于人工智能现代化、研发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这也是我今年所期待的内容。

中能传媒:此前,有报道指出欧洲天然气库存告急,您能否具体谈谈相关内容?

彼得·利扎克:近年来,欧盟的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输送在欧洲变得更加复杂。此前,俄罗斯一直是我们主要能源资源——天然气和石油的来源地,但如今的形势已发生变化。目前,我们有能力从世界不同地区进口天然气和石油,实现了能源供应多元化。

在能源结构方面,斯洛伐克独具特色。我们75%的电能来自核电站,这一比例在欧洲位居第二。未来,斯洛伐克将有一座新的核电站投入运营,同时还有另一座核电站正在规划中。所以,核电将继续在斯洛伐克的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

除了核电,斯洛伐克还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利用境内丰富的河流资源进行发电,水能占比已达到国内电力供应的10%。此外,还有15%的电力来自生物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这些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还为我国电力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显著成就,为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及专业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与发展。

中能传媒:中国与斯洛伐克在能源领域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实现共赢?

彼得·利扎克:去年,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在能源和绿色发展方面,《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两国将大力加强在新材料、新基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

具体来说,我们双方都有着在绿色技术、循环利用等领域广泛探索并培育合作机会的意愿。特别地,在能源资源多元化供应领域开展合作,这对于强化双方的能源安全,推动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持续低碳能源转型有着重要作用。

其实,斯洛伐克在能源转型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24年,我们关闭了国内主要的煤矿,不再大规模依赖煤炭生产能源,坚定地朝着更绿色、可持续的能源结构方向积极转变。

中国的许多地区也在进行着类似的产业转型。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在中国山西省举办的一个活动,深入了解山西在转型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山西作为中国的重要煤炭产区,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转型,这与斯洛伐克此前的能源转型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我认为可促成山西与斯洛伐克煤矿产区之间的交流,共同分享基于煤矿开采的绿色经济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经验,探索转型之路。

前日,我有幸探访了小米汽车工厂。亲身体验后,我真心推荐你也去感受一番。

要知道斯洛伐克是欧洲汽车生产大国。尽管我国人口仅有五百万,人均汽车产量却位居世界之首,每年汽车产量高达100万辆。众多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均在斯洛伐克设立生产基地。其中,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的沃尔沃也已布局,将在斯洛伐克建设欧洲第三家制造工厂,届时将实现纯电动汽车的本地化量产。

作为一位来自汽车制造国的大使,我依旧惊叹于小米汽车工厂的现代化技术与高科技生产流程,其展现的创新实力与未来感,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未来,我们期待能与各方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研发与生产等领域,开启深度合作,创造更多价值。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