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在深刻调整,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绿氢成为全球谋求能源安全和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选项。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12%以上,氢气的总产量需比目前水平增加5倍以上。
从能源行业来看,加快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生产体系要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同时也要科学有序地发展氢能,重点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构建低成本、多元化技术体系,探索建立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拓展氢能多元化应用场景。
在我国,氢能产业、燃料电池及汽车的发展进入快速成长的新时期。氢能的应用潜力被广泛看好,尤其是在钢铁和航运等实现脱碳难度很大的行业。用绿氢替代化石燃料,能够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助力这些行业的环保进程。
国家正在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氢能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和光明前景。今年起施行的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2024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拓展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11月,我国已规划建设绿氢项目超400个,对应电解槽需求达到72吉瓦,合计规划绿氢产能突破800万吨/年。预计到2025年年底,各地规划的燃料电池车保有量超过 10万辆,是国家预期目标的两倍。
在产业层面,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到示范推广的格局,相关企业超过8000家。今后,氢能有望成为年产值过万亿元的重要新兴产业。
在技术层面,我国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攻关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从电解槽、运氢装备、储能电池,到质子膜、重金属催化剂用量、电堆单位功率密度,以及泵、阀多项重要技术方面都有喜人的进展。
在绿电供给层面,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约26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55%以上,发电量将达全国发电量的40%以上。
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乘势而上,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应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提升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应认真总结我国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二是大力推进绿电消纳。要结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同时促进新能源远距离消纳。对特高压输变电,要科学规划、积极建设;有序推进管道输送绿氢或甲醇,包括建长输管线或将绿氢掺入天然气管道输送。在风电、光伏发电等稳定性较弱的可再生能源电源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加大储能的建设力度。三是建设高水平氢能基础设施。在管道、氢气储运、高压快速加氢站等方面,均需要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四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积极做好科研经费、财税、金融、保险的激励,支持首台(套)氢能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五是在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重点、突出重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