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2024年,受锂价持续震荡、价格战及欧洲户储去库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储能企业整体营收情况并不理想,从近期20余家储能企业公布的业绩预告看,过半企业盈利下降或亏损,但仍有一些企业凭借其在技术、布局、战略等方面具备的一些“特质”实现了“逆势”盈利。
日赚1.45亿,“宁王”地位牢不可撼
1月21日,宁德时代发布2024年度的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全年完成营收3560亿元—3660亿元,比2023年的4009亿元,减少8.7%—1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亿元—530亿元之间,同比2023年的441亿元,增长11%—20%之间。
从业绩来看,虽然2024年营收出现下滑,但宁德时代利润却实现至少两位数的增长。
对此,宁德时代方面表示,尽管公司电池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产品价格相应调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上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动创新,积极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持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在不同市场和应用领域取得良好表现,进而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宁德时代净利润的持续上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不断强化的产品竞争力。
在储能领域,2024年,宁德发布了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单体6.25MWh的天恒储能系统,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了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了20%,进一步提升储能项目收益率,受到行业认可。
不仅如此,2024年中,宁德时代还在日本、英国、以色列、阿联酋等海外市场拿下21.4GWh订单。
其中,2024年底,宁德时代与阿联酋国际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签订19GWh储能系统订单,为全球首个“全天候”光伏储能千兆级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刷新全球储能订单纪录。
另外,其在储能领域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包括与中石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动光储充微电网技术示范应用,与Quinbrook、NextEra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合作,与 RollsRoyce 达成战略合作,拟将天恒储能系统引入欧盟和英国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龙头位置稳定,2018年成立储能事业部后,储能业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宁德时代第二增长曲线,到2023年,宁德时代储能板块的收入已经从 1.89 亿元激增至近 600 亿元。
2021-2023年,宁德时代连续3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在年初各家机构发布的榜单中,宁德时代2024年储能电芯出货量均位列第一,全球市场份额龙头位置稳定,牢不可撼。
宁德时代明确提出“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计划2025年将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以上,公司正在通过“光储充检”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全球能源服务网络,加速向“零碳能源服务商”转型。
“两条腿”走路,中创新航净利大涨100%
2月24日,中创新航发布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预期于报告期间录得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7.86亿元至人民币8.7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80%至100%,去年同期,集团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37亿元。
有关业绩增长的原因,中创新航提及一方面,随着本集团业务拓展及持续增長,规模效应不断体现;另一方面,得益于本集团的技术和产品力领先,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持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报告期内利润同比上升。
提到业务拓展,不得不提中创新航近年来在储能领域发力。
在锂电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地位稳固,中创新航长期是“老三”的存在,意识到动力电池的瓶颈,中创新航近两年开始用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其储能业务。
2023年,中创新航率先定义并全球首发了314Ah高比能、长寿命储能电芯及配套解决方案,在海外市场获得客户认可并已大批量出货。
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效果十分明显,2023年,储能系统产品板块实现47.56亿,与2022年20.51亿收入相比,该板块营收实现了倍数级增长,储能系统产品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也从2022年的10.1%飙升至17.6%。
2024年,中创新航储能业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目前其单月电芯出货量已跃居全球第二。
2024年中,中创新航成功揽获两大重磅订单,一个是,2024年7月,与阳光电源“绑定”,在沙特拿下当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 7.8GWh,中创新航以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电芯为阳光电源沙特储能项目供货。
11月再,其获欧洲最大储能项目(4.4GWh),为英国Thorpe Marsh和West Burton C两座标杆电站提供314Ah储能电芯。
除此之外,中创新航在储能领域与“五大六小”等电力集团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并且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国能建、三峡 新能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实现了战略合作,多个储能电站项目采用中创新航产品并实现投运并网。
同时发力国内外市场,系统集成第一股交出首张漂亮“成绩单”
2月27日,系统集成第一股海博思创发布上市后第一份“漂亮”成绩单,2024年,其预计营业收入82.70亿元,同比增长18.44%;预计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2%;预计实现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1.92%。
对于业绩大涨的原因,海博思创提及公司紧抓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储能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公司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海博思创专注于储能系统领域十余年,经历了储能行业从示范应用期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全过程,在共享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等多个场景实现了产业化和商业化,建立了突出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资料显示,目前,海博思创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模块和28项核心技术,2021年至2023年,其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6.53亿元、24.56亿元、69.27亿元,复合增速高达225.62%。占比从78.52%上升到99.3%,储能系统业务已经成为其核心。
1月27日,历时600多天,海博思创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储能系统集成第一股,在IPO政策收紧背景下,海博思创上市,说明这家企业的“硬科技”实力得到认可。
在2024年的业绩预告说明中,海博思创提到了国内储能市场,这也是其主要优势所在,其已与国内行业众多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
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华能、国家电力投资、华润电力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及特变电工、晶澳科技等大型新能源集团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海博思创2024年以来先后中标多个储能项目、斩获储能订单,对外已公布的订单合计超过26GWh。
尽管海博正在发力国际市场,但入局相对较晚,2024年1-6月,其实现境外储能系统收入904.22万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仅为0.25%。
对于这一短板,海博已经通过与两大锂电顶流强强联合破局。
2023年8月和2025年2月,海博思创分别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签订了三年采购50GWh电芯的战略合作协议,也重点谈到了共同开拓海外市场业务。
与两家锂电巨头的绑定,海博思创不仅能拿到优质电芯,保障系统产品的质量,也能够借助其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以及资金、技术、渠道、售后服务网络等优势,加速其出海进程,在正在崛起海外新兴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此前,阳光电源与中创新航绑定,共同拿下沙特7.8GWh系统和电芯订单已经开创了系统集成与电芯强强联合的范例。
便携式储能市场需求强劲,华宝新能净利暴增243.91%
1月22日晚间,“便携储能第一股”华宝新能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146.94%-159.91%,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215.13%~243.91%。
华宝新能表示,营收、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品牌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内部降本增效取得的成效。
2024年中,这家企业业绩持续强势增长,中报显示,上半年,华宝新能营收11.42亿元,同比增长24.02%,归母净利润7283.83万元,同比增长242.70%。
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华宝新能营业收入21.33亿元,同比增长35.02%,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357.06%。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增长50.41%,归母净利润8659万元,同比增长889%。
在全球能源转型升级和户外生活方式迅速渗透的背景下,便携储能市场需求井喷。
从市场分布来看,美国是全球第一大便携式储能市场,占比约47.3%,主要由于美国用户户外出游比例较高。
而日本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频发,应急电力设备的需求较高,成为全球便携式储能第二大消费市场,占比约29.6%。
华宝新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其在其在技术领域的深耕和全球市场的开拓。
此前的三季报显示,全球化布局方面,华宝新能深化全球品牌战略,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营业收入分别实现41.12%和72.69%的同比增长。
技术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华宝新能研发费用达1.17亿元,同比增长1.9%。
产品方面,华宝新能不仅开创了Solar Generator光充户外电源这一品牌,还在2024年推出了新一代安全快充户外电源1000Pro2和2000Pro2、全球首创的DIY小型家庭绿电系统Jackery Navi 2000、颠覆传统的XBC光伏瓦家庭绿电系统等系列新品。
1000Pro2和2000Pro2产品,在同类型电芯、同容量段的产品中,实现了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用户体验,同时公司开发并量产悬浮集成框架笼式封装便携太阳能板和折叠太阳能板电气绝缘技术,使折叠便携太阳能板重量下降30%,折叠次数提升至4000次以上;便携折叠双面发电封装技术,使发电量最高提升20%,进一步拓宽了Solar Generator光充户外电源的应用场景并保证了产品稳定可靠。
持续的产品升级和品牌认知推广助推了华宝新能的业绩增长。
2024年前三季度,Solar Generator光充户外电源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30%,占比高达近50%。
光伏龙头业绩普遍大幅下滑,阿特斯靠储能业务托底
2月28日,阿特斯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司实现营收461.61亿元,净利润为22.9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03%和21.09%。
2024年,光伏行业极度内卷,一片萧条,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困境,这样的业绩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相较于友商动辄几十亿的亏损,阿特斯的情况要好很多。
这要归功于阿特斯“第二曲线”—储能业务托底,在光伏业陷入寒冬之际,阿特斯依靠布局十年之久的储能业务筑牢了第二道“护城河”。
在业绩说明中,阿特斯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行业大环境影响,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二是受海外贸易带来的关税影响,以及对库存及老旧产能进行了减值计提。
阿特斯指出,公司的储能业务增长迅速,其利润贡献对公司整体业绩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其他因素导致的业绩下滑。
2024年,阿特斯海外大型储能业务爆发增长,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出货达到6.5GWh,同比增长505.28%,预计2025年,其储能业务出货规模将提升至11-13GWh。
具体而言,加拿大、英国等优势市场起量,有望贡献大储增量。户储拓展北美、欧洲、日本等经销网络,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实际上,光储企业(光伏+储能一体化企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参与者,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驱动下,2025年,将在国内外两个市场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国内市场看,技术迭代,光储成本下降以及分布式能源配储需求增多、市场机制等方面逐渐完善,将助力光储市场快速发展。
国外市场看,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多点开花,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过200GWh,除欧洲、北美、欧洲主流销售区域,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累计占比超过30%,使得阳光电源、阿特斯等光储企业,频频收获大单,赚得盆满钵满。
从全球市场目前储能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亚非拉、东欧等电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对光储需求日益迫切,偏远地区、岛屿等离网场景依赖光储系统供电,替代柴油发电机,在矿区等场景中,光储系统作为备用电源的需求也在增长。
另外,欧洲户储去库存将接近尾声,户用光储需求将回暖(如德国、意大利),补贴政策(如德国KfW贷款)将推动“光伏+储能”普及。
数据预计,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2024年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40GW,到2030年将达到180GW,未来一段时间,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将成为引领光储市场发展的主要区域。
熔盐储能龙头净利预增816%
2025年1月10日,西子洁能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000万元至50000万元,较2023年归母净利润5458.19万元增长633%至816%;预计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4000万元至21000万元,较2023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073.59万元扭亏为盈,增长1404%至2056%。
西子洁能主要从事余热锅炉、清洁环保能源发电装备等产品的咨询、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工程总承包业务,并能够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研究、开发和制造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储能领域,西子洁能自2010年开始进入熔盐储能研发领域,已获得22项专利,相关产品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产品目录,并始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成为熔盐储能领域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的重要供应商。
示范项目主要包括青海德令哈塔式熔盐50MW光热电站项目、绍兴绿电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国能河北龙山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灵活性调峰科技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月19日,国能河北龙山公司全国首台套600兆瓦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项目满容量顶峰能力试验一次成功,西子洁能主是该项目核心参建单位。
对于2024年业绩的大幅增长,西子洁能表示原因有四个,其中一个为,2024年度公司转让参股公司股权等确认的投资收益增加。
2024年,西子洁能陆续完成了原参股公司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光新能)、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胜技术)的股权转让工作。
可胜技术主要从事太阳能发电与熔盐储能的技术研发、装备研制与工程化应用,深度聚焦塔式熔盐光热发电及多能互补业务领域,并积极布局以熔盐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应用。
西子洁能表示,公司于2011年投资可胜技术,战略上,公司考虑通过业务和股权投资双重合作,促进与可胜技术的合作发展。近些年,可胜技术与公司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公司向可胜技术供货光热电站中的熔盐储能核心设备,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与可胜技术的业务合作模式非常成熟,并已形成较强的业务协同。公司转让部分可胜技术股权对双方之间业务合作并无显著影响。公司考虑在适当时机退出可胜技术部分股权,亦可确保一定的投资收益。本次转让股权有利于增强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促进主营业务的发展,支撑公司的战略转型。
高压级联技术领跑者新风光业绩持续增长
2月26日,新风光公告称,营业总收入为18.95亿元,同比增长11.3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增长2.77%。
新风光表示,公司在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和内部管理方面取得进展,主营业务稳健发展。
回顾2024年新风光营收业绩,该公司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上半年,新风光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9.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81.2万元,同比略降2.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41.39万元,同比增长2.16%。
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11.13%;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0.26%。
资料显示,新风光是专业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节能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各类高中低压变频器、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储能集成系统、特种电源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冶金、电力、矿业、化工领域。
新风光深耕电力电子行业三十多年,凭借超过30000套的级联产品应用经验,已成为新能源储能领域大功率大容量高压级联技术的领跑者,开发了多款高低压储能系统集成及PCS等产品。
新风光可同时提供高低压两种解决方案和服务,储能系统集成业务涵盖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用户侧储能、煤矿应急电源等场景。
新风光智慧储能系统产品线丰富,广泛应用于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多个领域,在矿山应急供电、风电备电系统、长时储能等多个细分应用场景积累了众多实践案例,得到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客户的认可。
2024年11月,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首套百兆瓦级先进储能系统在山东能源电力集团新风光电子生产基地成功下线,标志着新风光电子储能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列入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