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独家报道 返回

开年21个系统新品解构:工商储向更大容量进阶,大储打破20尺传统架构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极度内卷的压力下,储能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品更新速度,系统产品的迭代速度基本为半年一个周期。

相比较2024年初行业鲜有新品推出,2025年前两个月,储能系统产品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

据数字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开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华为、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在内的储能企业发布的系统产品共有22个,主要以大储系统和工商业储能产品为主。

这些产品在容量、效率、架构设计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行业发展趋势。


其中,工商储新品呈现三个特征:

第一、容量和能量密度继续向“大”进阶。

近两年,作为经济性最好的赛道,工商业储能竞争尤为激烈,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2024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各大厂家纷纷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对100kW/215kWh工商业储能柜进行升级迭代,以打造差异化竞争路线。

这些新产品,容量不断增大,自融和元储、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去年下半年相继推出500kWh、836kWh、752kWh大容量储能柜后,今年,鹏辉能源、东方日升、阳光电源也分别推出520kWh、836kWh、520kWh储能系统。

除了容量,今年新推出的工商储产品在能量密度上也有大幅提升,如华致能源推出150kW/313.5kWh液冷储能柜,相较于市面常见的125kW/261kWh产品能量密度提升20.1%,占地面积减少14.8%,综合施工成本降低10%。

鹏辉能源推出的擎天520储能柜能效水平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体积能量密度提升32.5%。

蜂巢能源推出的268KWh-CTR工商业储能系统对比314Ah同型产品,结构强度+30%,零部件-36%,直材成本-10%。

第二、突出场景化、定制化。

随着工商业储能场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储能系统的需求各异,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2024年,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呈现出场景化、定制化特点。

2025年,工商业储能延续了这一特点。

阳光电源推出的PowerStack 255CS工商业储能新品从功率、构网、安全、营维四大纬度打造全天候的储能系统,综合效率≥88%,采用用户侧定制化构网技术,主要适用于400V中小型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

东方日升推出的eFlex 836kWh液冷储能系统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运输条件受限、环境复杂且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地区,如日本、亚太、欧洲及美洲的中小型项目和离网应用场景等。

第三、冷却方式新变。

目前,液冷方案是工商业储能柜主流选择,2024年,采日能源等企业先后推出浸没式工商业储能系统并实现了项目应用,这一年中,全液冷储能系统也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

进入2025年,从一些企业推出的新品来看,工商业储能在冷却方式上有了新的创新。

阳光电源新推出的ST510CS-4H采用创新的水冷技术,散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该系统专为工业和商业应用而设计,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

与传统的风冷系统相比,它在优化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损失,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能源管理

蜂巢能源6.9MWh 短刀液冷储能系统通过双面液冷、“火电”分离技术,可实现电芯本体温差降低 40%,进而实现电芯寿命提升 15%。

大储产品向三大方向迈进:

第一、锂电池储能系统加速进入长时储能赛道。

在风光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及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背景下,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快速攀升,锂电企业开始进军这一赛道从而寻求冲破内卷,寻找差异化竞争路径。

2024年,600Ah+锂电池电芯集体爆发,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欣旺达等诸多锂电领先企业开始相继推出600Ah+、10000+次循环寿命、4h储能时长的第三代储能电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海辰储能在全球首发∞Power 6.25MWh 2h/4h时空定制大容量储能系统,这是海辰储能针对储能产业大规模化、场景化和收益精细化的需求和趋势,专为时空全场景定制的储能系统,让电力储能实现时空定制自由,这款产品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

2025年,又有一家行业巨头在锂电长时储能系统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近日,据外媒消息,澳大利亚绿色基础设施投资者Quinbrook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的8小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EnerQB,将在澳大利亚各地部署量达3GW/24GWh。

Quinbrook称EnerQB是,该产品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 8 小时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专为8小时充放电设计,能量密度比现有技术高近80%。

第二、7MWh时代不远了。

随着电芯、系统价格持续下行、技术的快速迭代、单个储能项目进入GWh时代,在降本增效、差异化竞争的压力下,储能系统集成快速向更高、更大容量迈进依然是2024年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2023年初,市场上标准的20尺单舱电池容量仅为3.35MWh,2023年下半年后,多家企业陆续推出310+Ah的储能电芯产品,20尺单舱的电容量随即扩容到5MWh。

然而,5MWh系统赛道的“热战”维持了不到半年,20尺6MWh的集装箱电池系统的卡位战在2024年全面开启。

2024年以来,行业内已经有20多家企业推出20尺6MWh以上的储能系统,这其中瑞浦兰钧、天合储能、中车株洲所、远景储能四家企业的系统产品容量超过7+MWh,远景能源更是将20尺储能系统容量推向8MWh,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箱8MWh储能系统。

进入2025年,仍有一些企业在跟进7MWh+储能系统。

包括,国轩高科发布20尺7MWh储能系统、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巨头Fluence Energy发布7.5MWh储能系统、挪威初创公司Elinor Batteries推出了20尺6.7MWh/7.2MWhOrkan DC Block储能系统。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更多的企业跟进,7MWh+储能系统时代将要到来,只是仍有一段路程要走。

因为,基于20尺电池舱尺寸,要想将系统容量提升至6MWh、7MWh,储能电芯容量必须达到314Ah+、甚至500Ah+以上,在300Ah+电芯中,只有314Ah普遍实现了量产,其他包括500+在内的多数大容量电芯,距离投产至少还有半年时间,甚至还仅处于试验阶段。


图片源于Fluence

第三、打破20尺传统架构,向灵活组装方向迭代。

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需求推动下,大储系统逐渐向更高容量迭代,但是,储能集装箱普遍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尺寸(如20英尺或40英尺规格),在20尺集装箱下,能容纳的电芯数量有限,如何大储系统做到更高容量,解决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将电芯容量做大,通过大容量电芯减少结构件数量,降本的同时也可实现系统容量的同步升级。

于是,以314Ah+5MWh的产品组合成为目前储能市场的主流选择,另外,市场上也陆续出现560Ah、587Ah、625Ah、688Ah等容量的20尺储能集装箱,系统容量不断向5MWh、6MWh、7MWh,8MWh甚至是10MWh的突破。

当电芯越来越大成为趋势,解锁容量更大的系统架构和集成模式成为行业正在探索的又一个新方向。

2024年,海辰储能先试先行,突破固有的产品思维模式,提出将PACK作为基础产品平台的概念,将Pack之外的模块配置在了20尺集装箱之外,通过解耦系统功能模块,将电、热、控制、消防、功率等强耦合关系转变为弱耦合关系,从而解锁储能电站新形态。

在这种解耦的形态下,可以通过柔性配置不同数量的 ∞Pack 轻松实现 7MWh+,乃至 8MWh+系统产品,在客户需求改变的时候,可以像堆乐高一般的增配相应的功能模块,大幅降低产品的设计和采购成本。

今年的2月13日,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 Energy宣布推出全新高能量密度的储能系统Smartstack™,颠覆了现有储能系统集成设计理念,是行业从“固定集成”向灵活组装的一次大胆尝试。

该储能系统Smartstack采用314Ah储能电芯,可实现高达7.5MWh 的存储容量。架构设计摆脱了行业标准的20英尺集装箱,将系统拆分为更易于运输的重量和尺寸单元。

具体来看,Fluence Smartstack分为Smart Skid和Smart Pods两部分,实现了电池柜与3S系统的分离,跳脱了主流储能柜电池+3S集成在单柜内的设计。

其中,Smart Pods为模块化独立的电池舱,仅包含电池模组、局部BMS传感器及基础温控单元,可支持不同供应商的电池。

而Smart Skid电气控制舱,集中部署3S核心设备,集成了冷却系统、消防装置、线缆等,融和了智控和监控系统,负责能量转换、调度与安全控制,可与电池舱连接,以实现快速安装和预测性维护,而无需停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大企业的方案都强调了模块化概念,都可通过增加电池模块、PACK,或兼容不同电池从而实现更长的储能时长。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系统产品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