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是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特别策划“贵州‘六网’经济地图”系列报道,聚焦贵州坚持公铁水一张网、港产园一体化,加快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建设的做法、进程、亮点,敬请关注。
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在黔山秀水间,一条条银线穿越群山,一座座铁塔矗立云端,织成一张电网,电网上澎湃的电流融入贵州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脉搏。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西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贵州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背后,处处跃动着电网支撑的力量。
2025年“新春第一会”,贵州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再发力,抓好已有产业焕新,推进未来产业启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吹响发展新号角。
助力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优化供电服务,在服务数字经济、“富矿精开”等方面下足功夫,从“西电东送”桥头堡到“东数西算”主战场,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电网铸基正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电动力”。
铸基:打造可靠电力底座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2024年,“电动贵州”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加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产量增长背后,是电力设施建设完善的支撑。
“在省内游玩,充电桩很好找,充电方便,还能节省费用。”2025年春节期间,贵阳市居民杨军驾着他的吉利新能源汽车,畅游省内景点,感叹完善的充电设施给他带来愉快旅行。
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逐渐从“够用”变为“好用”。2024年底,贵州电网已累计投运充电桩8535个,累计充电量达1.04亿千瓦时。
据统计,目前全省车桩比达到2.5:1,初步建成以市(州)所在地为中心、带动88个县、辐射1145个乡镇、覆盖18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网络,基本形成“桩站先行、适度超前”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全省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充电需求。
近日,贵安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马场变”启动建设,计划2026年6月30日前建成投运,该工程正是提升贵安新区供电能力的重点工程之一,建成后,可为贵安新区提供400万千瓦供电能力,有力保障华为、腾讯运营商等大型数据中心用电需求。
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在贵安新区范围内已建成投运多座变电站和线路建设,强骨架通经络织密电网,有效保障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数谷”核心区,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已集聚23个大型及以上数据(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56Eflops,智算占比超95%。贵安新区正聚焦“算力+产业”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稳定、可靠的电力加持。2025年,贵州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东数西算”工程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全省在建及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8个,算力规模不断扩大,已是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今年1月实现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增长37.65%,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
转型:构建绿色能源体系 赋能低碳转型升级
贵州电网正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在毕节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世界首个水光互补协调控制系统实现清洁能源100%消纳;在六盘水,煤矿采空区建起的风电集群通过智能调度平台,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万吨。这种绿色转型已形成产业协同效应,赋能经济低碳发展。
近日,在安顺市的中核汇能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个个储能电池舱整齐列阵,正在蓄积“能量”。作为全贵州首个集中式大型储能电站,也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超级充电宝”,能够在用电低谷时将电力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时段把电能释放回电网,有效促进了电网调峰,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储能电站作为新能源与电网的桥梁,因具备调频调相和“充放”自如等功能特征,被视为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在保障电力供应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和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贵州第二大装机电源。为应对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间歇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挑战,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发展路径,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截至目前,贵州电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241.5万千瓦,新型储能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为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外送能力,贵州电网公司不断加强网架建设,加快建设能源输送大通道,确保新能源电力能够高效、稳定地并入主网。“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累计在贵州投资逾400亿元,建成投运500千伏奢香至鸭溪输电线路、500千伏仁义输变电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30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输电通道,满足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需要,还为“西电东送”注入更多清洁能源。
突破:创新数字电网建设 引领产业智能发展
在"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南方电网部署的量子加密电力通信网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提供抗干扰电力保障;在茅台酒厂,智能配电房通过5G+边缘计算技术,将供电质量监控精度提升至毫秒级。
在贵州电网建设的能源大数据中心,已接入全省6万余家企业用能数据,形成覆盖81个工业园区的"电力经济指数"。该指数不仅为政府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撑,更衍生出"电力贷""节能量交易"等金融服务产品。2024年,通过电力大数据辅助,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授信超200亿元。
如今,用数据工作、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已经深入到企业方方面面。2022年1月,南方电网首个能源互联网运行控制平台——贵安能源互联网运行控制大数据云平台在贵安供电局建成投用,开启了贵安新区智慧用能新探索。通过该平台能实时监控贵安新区大数据企业用电情况,并一键生成用户某时段用电数据可视化图表,定期传递至用户。
“2023年6月,贵安新区实现了配电网故障自愈功能,贵安新区配电网故障平均自愈动作时间缩短到分钟级。同年12月,贵安供电局率先于南方电网公司实现对电网二次设备的远程运维,为贵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贵安供电局生技部总经理袁龙说,贵安供电局还利用变电站三维点云建模、航线规划自主巡检技术、红外测温、电缆环流测试、机巡司空远程直播及远程操控、配网停电信息可视化平台等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智慧的供电服务。
置身“数谷”中央,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我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着力推进电网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之路,为我省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增添动能。
策划 顾海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