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走红春晚、小米新款新能源汽车广受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带来的一个个“现象级”产品,在这个春天崭露头角。今年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热度持续提升。能源电力行业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们认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随着5G、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人工智能与5G、工业互联网等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还将赋能风光储智能调度,助力智慧电网、虚拟电厂等领域吸引更多投资关注。
着眼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要,能源电力行业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8.86亿千瓦,同比增长45%。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当前我国光伏企业已走在了全球光伏行业研发的“无人区”,强化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原创技术创新,是我国光伏产业保持领跑、实现突围的关键。
来自电网企业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认为,要推动人工智能预测、智能控制技术在“新能源+储能”模式中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精准调度和优化运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湖县供电公司五级专家吉兰芳表示,要建立健全智能微电网相关标准体系,针对微电网不同应用场景分类开展标准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表示,他和团队聚焦工商业新型储能与数字能源服务,以节能、智能、储能为技术方向加强创新攻关。目前,储能电站业务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并在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传统产业追‘智’逐‘绿’,智能装备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灯塔工厂’中,我国占79家,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食品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未来产业布局蓄势。”在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介绍。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代表委员们认为能源电力的作用不可或缺。
以钢铁行业为例,电力正支撑更多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走上绿色低碳转型道路。“我们与电网企业共同打造了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工程,并开展钢铁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钢铁企业配电网改造及智慧用能等研究,持续提升用能效率。”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表示,将继续与电网企业探索在智能化能源管理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促进节能降耗。
“我们与电网企业共同探索‘生态+能源’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沼气工程,帮助大型养殖场将畜禽粪污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发电,既能破解环境治理难题,又有助于实现用能自给。”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禽研究所所长陈淑芳认为,向“智慧畜牧”的转变,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保障。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如何?来自新材料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伟表示,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了智能化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光伏+储能”模式的推广应用,则帮助企业把绿电消费占比提升至40%。
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能源电力行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为各行各业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