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氢储能 返回

全国政协委员姚锦龙: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归口管理部门

作者:朱玥怡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尤其是加氢站建设不足、氢能高速缺乏全国统筹规划,已成为制约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3月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全国政协委员、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据姚锦龙介绍,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是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氢能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目前,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供给仍不充沛。截至2024年,国内输氢管道总长度仅400公里,终端加氢站数量约500座,且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氢能高速建设仍以区域性试点为主,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为2.7万辆。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姚锦龙认为主要原因来自几方面,包括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与标准缺失、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

为此他建议,可以完善管理体系,例如明确氢能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研究构建全国氢能管网“一张图”,优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经济圈布局氢能高速网络,逐步向全国推广。

同时姚锦龙建议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加大对低成本氢气液化、固态储氢材料、高压力长距离输氢设备等核心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推动技术突破。

此外姚锦龙表示,可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同与市场培育,例如通过BOT、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建设。建议到2030年全国加氢站数量目标达到1000座以上,形成覆盖主要经济区域的加氢网络。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