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技术>氢储能 返回

破解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两会代表委员们给出这些建议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绿氢是交通、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方式,亦能解决大规模新能源就地消纳问题,并为电网提供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区域储能解决方案。我国早已将绿氢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制氢降本

为解决绿氢“贵”难题,隆基绿能(601012.SH)董事长钟宝申、美锦能源(000723.SZ)董事长姚锦龙、亿华通(688339.SH)董事长张国强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从电价优惠和补贴、输氢管网建设、氢能项目审批等角度给出降本建议。

钟宝申建议,针对利用可再生能源就近制绿氢项目,实行灵活电价机制(如取消项目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过网费),破除绿氢产业化发展的成本障碍;将绿氢等绿色能源及原料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降低绿氢项目贷款利率、土地、税收等成本。

姚锦龙建议,推广“氢电储能+现货市场”模式,对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给予0.3-0.5元/千瓦时补贴;建立分布式氢能项目“备案制”审批规范流程,压缩审批时限。

此外,氢能储运技术尚不成熟,长距离运输成本高。

对此,姚锦龙建议,推动资源丰富地区与需求旺盛地区间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的氢能供应网络建设;同时加大对低成本氢气氧化、固态储氢材料、高压力长距离输氢设备等核心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推动技术突破,打通大规模、长距离、高成本输氢障碍。

扩大应用场景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推动绿氢降本的关键,在于下游需求起量。

在张国强看来,氢能高速是加速氢能下游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探索市场化商业运营模式的关键举措。他建议,强化全国范围内的氢能高速示范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国氢能高速示范路线、氢能供应等。在国家层面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包括全国范围内高速费减免、奖励后终端氢气加注价格控制在25元/千克以内,高出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等。

姚锦龙建议,加大对加氢站建设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加氢站建设提供专项贷款和融资支持;通过BOT、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建设;“建议到2030年全国加氢站数量目标达到1000座以上,形成覆盖主要经济区域的加氢网络”。

此外,一些两会代表还建议拓宽绿氢应用场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建议,发挥航空等高精产业成本容忍度高的优势,将绿氢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在抓牢交通等大众化场景同时,加快拓展冶金、石化等工业使用场景,丰富氢能消费途径。

张国强也建议,围绕物流及工业园区,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鼓励拓展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等场景的示范应用。

分享到:

关键字:氢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