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新能源的广袤天空中,首航新能源犹如一只历经蜕变、勇往直前的蝴蝶,终于迎来了IPO的明媚阳光。
从2022年6月勇敢地向创业板IPO发起挑战,到2025年2月成功获得证监会的正式批准,首航新能源的上市之路就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破茧之旅。
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首航新能的募资金额如同一只摇曳不定的风筝,经历了从15.11亿元到35.12亿元,再回落到12.11亿元的起伏变化。
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首航新能源价值认知的逐步深化,更是公司在上市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稳健前行的真实写照。
与此同时,首航新能的股权结构也迎来了重要变革,仿佛为这只即将展翅高飞的蝴蝶增添了新的羽翼。宁德时代旗下问鼎投资入股首航新能源,如同强劲东风助飞,不仅传递出动力电池龙头对首航新能源未来潜力的深度认可,更为其增添了蓬勃发展的新动力与活力源泉。
人才战略引领,新征途稳健前行
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航新能便致力于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与开发,专注于太阳能电力的转换、存储与管理,旨在成为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设备方面多元化客户的优选伙伴。面对新能源行业日新月异且充满挑战的环境,首航新能保持初心,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品迭代,积极拓展市场。
2016年,首航新能迈出了进军储能领域的关键步伐,成功推出储能逆变器机型,这一成果为公司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也为后续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首航新能持续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并于2020年成功推出储能电池产品,此举极大地丰富了其产品线构成,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所生产的光伏储能逆变器,其功率范围已广泛覆盖3kW至20kW,能够灵活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彰显了其扎实的技术底蕴及卓越的市场适应能力。
首航新能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领导团队和技术研发方面。核心创始人许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拥有公司超过67%的表决权,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在技术研发方面,首航新能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占比超过公司总员工的四分之一。他们在功率变换技术、电网交互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获得了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这些技术成果为公司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构筑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
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创新能力,首航新能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战略,包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开展专业培训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行业人才的加入,确保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同时,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首航新能的研发费用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研发费用率也有所提升。这一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公司保持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挑战。
毛利率稳健,储能业务持续盈利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潮中,新能源市场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光伏发电,凭借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几乎无限的资源潜力,已崛起为全球能源版图上的关键一极。与之相辅相成,储能市场亦在光伏发电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迎来了迅猛的增长势头。
首航新能凭借其在储能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精准的市场战略定位,成功捕获了历史性的市场契机。公司所推出的优质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收获了斐然成绩,还远销海外,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自2021年度至2024年上半年,首航新能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8.256亿元、44.57亿元、37.43亿元和14.69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稳定维持在31.52%至35.40%的较高水平。
在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内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更是为企业前行增添了重重障碍。然而,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首航新能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和坚定的信念。公司工作人员坦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不断创新、不断精进,我们才能稳固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首航新能在新能源领域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随着市场版图的持续扩张和客户需求的日益增长,首航新能正积极扩大其产能规模,以更好地响应市场呼唤。在广东省的东莞市与惠州市,首航新能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便捷的交通网络,同时配备了健全的供应链体系,为公司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成本优势与坚实的质量后盾。
产能利用率低,布局调整进行时
然而,产能的扩增之路并非坦途。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首航新能也面临着确保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提升生产效率的多重挑战。
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仅为24.31%,面临产能利用压力,首航新能深知,产能的扩增需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需稳步前行。因此依据市场动态不断调整与优化产能布局,为迎接未来的市场挑战积蓄力量。
自创立之初,首航新能便深谙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区域。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与优质服务,公司成功渗透欧洲、亚洲及美洲等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了全球化布局。
在欧洲市场,首航新能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紧抓能源危机带来的市场机遇,赢得了欧洲多国客户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亚洲,公司产品在印度、越南等地深受欢迎;在美洲,公司亦成功进军美国、巴西等市场,进一步扩大了业务版图。
这些海外市场的成功开拓,不仅为首航新能带来了丰富的业务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更为其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招股数据来看,自2021年度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显著,分别达到了15.996亿元、39.93亿元、28.23亿元和12.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达83.19%至89.61%,充分彰显了首航新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劲竞争力和持续增长潜力。
市场荆棘密布,白刃战下的生存法则
首航新能在新能源领域虽已斩获佳绩,但仍需直面多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源自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政策波动等外部环境,亦深植于公司内部的管理优化、技术创新及人才建设等核心领域。
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首航新能需不断强化自我,以应对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这涵盖了深化产品研发、提升生产效率及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关键领域,同时,公司需敏锐捕捉市场动态与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市场战略与产品结构,以保持竞争优势。
面对政策环境的波动,首航新能需紧密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与法规变迁,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有效规避潜在的政策风险。
特别是针对欧美等国对我国光储行业的限制措施,公司需积极探寻应对策略,克服海外市场拓展的障碍,确保稳健前行。
在内部管理层面,首航新能需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与运营效率。这包括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优化组织架构及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
技术革新是首航新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公司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首航新能需紧跟技术趋势,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公司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技术合作与交流,以提升自身的技术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IPO只是起点,核心挑战仍在路上
新能源行业的竞技场,历来是强者如林,竞争异常激烈。首航新能,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虽已成功IPO,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华为、阳光电源等行业巨头,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淀、卓越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稳稳占据了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展现出难以撼动的市场优势。
在国内市场这片沃土上,首航新能的征程并非坦途。经销商网络的缺失,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严重制约了其在工商业及地面电站等关键领域的市场拓展步伐。
这一短板,使得首航新能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激烈战斗中,难以与行业领先者形成有效的抗衡。
更为紧迫的是,技术路线上的短板,尤其是大功率产品领域的空白,成为了首航新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块绊脚石。3MW+逆变器及储能系统的缺失,使其在面对市场对高端产品的强烈需求时,明显缺乏底气。这一技术上的软肋,无疑进一步削弱了首航新能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总的来说IPO的成功,虽然为首航新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高枕无忧。相反,IPO后的首航新能,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寻求突破之道。
无论是完善经销商网络,还是加强技术研发,都是首航新能必须跨越的全新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