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国两会上,能源电力、新兴产业发展等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为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步向前、节节攀升,佛山提出要持续壮大新型电力系统装备等产业集群,让新兴产业尽早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支柱。
聚焦佛山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话题,佛山传媒全国两会北京报道组特别专访了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心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能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袁祥飞,请其为佛山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建言献策。
佛山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有多重优势
袁祥飞分析表示,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正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技术+场景+生态”综合竞争。佛山可围绕多元化布局、高端技术卡位、智能化赋能、绿色价值链构建四维主线,在能源转型浪潮中抢占先机。
“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正呈现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低碳四大趋势。”袁祥飞表示,多元化方面,传统储能面临瓶颈,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灵活调峰需求;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固态与半固态电池、钠离子储能等技术路线加速迭代,可差异化适配不同场景。又比如,AI重构电力系统运行逻辑,提升电网消纳能力;“数字孪生+物联网”实现设备健康度实时监测;从发电侧、输配侧到用户侧,AI可深度嵌入各环节提升效率。
“佛山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有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如市场、场景、配套等,可以形成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闭环优势链条。”袁祥飞认为,市场优势方面,广东地区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对电池产业链需求旺盛,天然形成庞大的应用市场。佛山可根据自身禀赋在产业链上切入布局。场景优势方面,佛山作为工业大市,制造业场景如家电、陶瓷等为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提供了丰富的测试与落地场景。与此同时,佛山完备的制造业环节可容纳不同规模企业协同发展,中小企业可通过细分场景快速验证技术并迭代升级。
袁祥飞认为,在产业链配套优势上,从电池材料、零部件到装备制造,佛山及周边区域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配套体系,显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与本地家电、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结合,可加速电力系统装备的集成创新。此外,佛山在氢能装备制造、储运技术等领域布局较早,已积累技术、人才与产业化经验。
四轮驱动形成“产业协同—技术突破—资本赋能”闭环
袁祥飞认为,佛山要以“体系化布局+开放生态+技术前瞻+精准政策”四轮驱动,在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领域形成“产业协同—技术突破—资本赋能”闭环,通过融入大湾区创新网络、强化政策与市场协同,佛山未来有望从“制造重镇”跃升为“绿色智造新高地”。
——在顶层设计上,佛山要构建体系化产业生态。袁祥飞建议,其一要制度体系化,要突破部门壁垒,统筹产业、科创、人才、营商等政策,设立产业专班,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避免政策碎片化。其二,要企业融通化,即搭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平台,通过产业联盟、供应链对接会等形式,促进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技术、市场、资本上的深度合作。参考“链主企业+配套企业”模式,如宁德时代与上下游企业共建生态圈。其三,要产业集群化,强化链式发展思维,依托佛山现有陶瓷、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基础,延伸储能电池、电力装备回收等细分链条。
——在开放联动上,佛山要融入区域与全球创新网络。袁祥飞建议,佛山要推动人才流动全球化,通过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借鉴长三角经验,为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领域的高端团队提供“拎包入住”式创业环境。而且,即使团队注册在外地,也可在佛山实现技术转化。要推动技术攻关协同化,以“佛山出题、全国解题”模式,如发布“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技术需求清单”,定向对接科研院所资源。要推动产业链开放化,打破地域限制,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共建跨区域产业链。
——在求新求变上,佛山要抢占新技术赛道。袁祥飞建议,佛山要布局前沿技术,加快锂电池、钠电池、氢储能等多元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要发力绿色循环,发展电池回收、电力装备再制造产业。要推动AI融合,探索“AI+新型电力系统”应用新路径。
——在政策突破上,佛山要精准施策与资本助力。袁祥飞建议,佛山要创新商业模式,因地制宜吸引优质独立储能运营商落地。探索“共享储能”“云储能”等新模式,激活峰谷电价差以外的盈利空间。要强化资本赋能,依托佛山成立不久的新动能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子基金,参考合肥“以投带引”经验,重点投向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高效精准用好产业基金 力撑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集聚
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产业基金方面话题引起不少代表、委员关注。
今年2月,佛山对外发布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突出重点投向、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规模不低于1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
“用好产业基金,将为佛山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尤其是针对科创型企业,要以投促引。”袁祥飞认为,产业基金的价值核心在于填补科创企业早期融资缺口,佛山要在方向聚焦、机制松绑、生态共建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技术孵化—企业成长—产业链升级”的正向循环。
“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等科创领域存在技术转化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传统融资手段难以满足初创期企业的资金需求,要依赖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等专项支持。”袁祥飞表示,产业基金要贯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全周期,通过孵化技术成果、培育中小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袁祥飞建议,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要避免“大而全”,要坚持专业化定位,产业基金要明确细分投资领域,如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集中资源形成专业能力,“分散布局会导致投资失焦,削弱与市场化机构的差异化协同优势。”此外,他建议,佛山要建立完善的尽职免责制度,提升决策效率,“政府主导基金容易因决策链条冗长、风险追责压力导致投资低效,要通过容错机制设计,激励基金团队敢于投向高价值的早期项目”。
“产业基金有助于促进佛山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集,从而形成城市发展新优势,支撑‘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的实现。”袁祥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