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人物观点 返回

全国政协委员江毅: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发展“含绿量”

作者:记者 闫志强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关键枢纽,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作为能源央企,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

中国能源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华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何经验?2025年又将如何布局?

江毅: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电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紧紧围绕国家所需、产业所急,率先研发成功覆盖煤电、燃机、水电、风电等电力全谱系“华电睿”系列国产自主可控工控产品,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多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建设具有华电特色“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氢”“储”“碳”“智”“综”等产业并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坚定以“国之重器”扛起“国之重任”。

中国能源报:在能源安全保障方面,您认为能源企业应该如何发力,走深走实?

江毅: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必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中国华电始终坚决扛牢能源安全保障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抗台风、战高温、防洪涝,近三年累计完成发电量2.04万亿千瓦时、供热量13.62亿吉焦、煤炭产量1.69亿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北京冬奥会、进博会等重点时段安全稳定和能源保供任务,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中国华电将始终牢记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一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传统发电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更好发挥煤电兜底保障功能,推动新能源集成式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全力以赴保发电、保供热、保民生;坚持“两个至上”,筑牢能源安全基础,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加快建设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及评价体系,推动公司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看待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中国华电下一步有何考虑?

江毅: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

中国华电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锚定“双碳”目标,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新疆天山北麓、内蒙古腾格里、青海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等一批“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以及西南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群项目开发建设,全力做大以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为主体的增量规模,提高发展的“含绿量”。发电总装机达到2.4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6.2%。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华电将以更大力度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中国华电在新能源、氢能、储能、数智技术等方面创新优势和中央企业龙头作用,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新能源+”模式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电力工控、燃气轮机、氢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深度挖掘高价值“AI+”典型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未来,中国华电将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进一步融合,力争形成一批优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新的增长极。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