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今日头条 返回

“3·15”储能行业大起底:虚标减配何时休?重建信任迫在眉睫!

作者:刘亚珍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又是一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社会各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在传统衣食住行领域之外,储能这一新兴且愈发关键的领域也自发启动了产品质量自查。

储能技术作为新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能源转型的顺利进行,更对能源的安全、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质量问题开始显现,如同行业发展的绊脚石,给整个领域带来了挑战。

性能衰退引发的高维护成本与短寿命问题

部分储能电站在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充放电循环后,其性能会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对储能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带来了诸多挑战。

具体来说,性能下降不仅意味着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会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系统故障频发、维护难度加大等。

这不仅直接提升了系统的维护成本,使得企业需要在原本就紧张的资金预算中再划拨出一部分用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修复,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更换频率,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放电速率滞后,关键应用场景效能受限

部分储能产品的充放电速度相对较慢,这一缺陷限制了它们在需要快速调节功率输出的应用场景中的效能发挥。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智能电网调节等需要迅速响应的场景中,储能系统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调节功率输出以满足电网或车辆的需求。

然而,慢速的充放电能力无疑会削弱储能系统的实用性和竞争力,使得其在这些关键应用场景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对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负面影响。

短期利益驱使下的IP等级与RTE虚报

储能装置的安全防护等级(即IP等级)与能量往返效率(RTE)是衡量其安全性与效能的关键指标,然而,一些企业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通过夸大产品的防护性能及能量转换效率等关键数据,使得客户在购买决策时难以接触到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

这种做法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致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遭遇重重困扰,更对储能产业的良性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核心组件被策略性缩减,安全风险骤增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对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实施了“策略性缩减”,具体表现为减少关键电池组、电子元器件、安全保护系统(3S)以及热管理组件的数量,或是降低它们的品质标准。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但长远来看,却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风险。

在诸如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电路短路或极端高温等不利条件下,这些经过缩减的储能系统极易发生故障,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退役电池伪装新品,低成本背后暗藏高风险

部分不法商家为谋取利益,将退役的动力电池仅经过简单翻新,便将其投入储能系统使用。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能显著降低约30%的成本,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由于退役电池的性能已大打折扣,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一旦应用于储能系统,极易引发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

非标电线电缆流入市场:储能电站安全受严重威胁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电线电缆行业“非标”乱象,贵州金明阳电缆等企业被点名。非标电线电缆未达国家标准,通过不正当手段流入市场,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尤其是储能电站安全。

这些电缆电阻超标、绝缘薄弱、护套不足,加剧电能损耗、设备发热,易引发电气短路及火灾。储能电站作为电力储存关键设施,电缆质量直接关系其稳定运行和安全。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储能产品质量乱象的治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呼唤着政府监督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及行业内各方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政府监督部门在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监管政策,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作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储能检测机构承载着检测认证与保障产品质量的崇高使命。它们凭借专业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对储能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评估,为消费者提供精确、可信的产品质量信息。

这一环节不仅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选择,还有力地遏制了市场上低质、低价产品的泛滥,从而提升了整个储能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储能检测机构在技术创新领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储能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的材料和工艺不断涌现,这对检测技术和手段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因此,储能检测机构必须紧跟技术前沿,不断创新检测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检测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评估储能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为行业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3月23-26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8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CIES2025储能大会以“绿色、数智、融合、创新”为主题,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成本疏导、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围绕储能检测领域的行业使命、发展状况及未来挑战,大会专门设置储能消防、安全与检测认证专场,特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新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利宏、钧能 ( 宁波 ) 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热管理产品总监陈建波、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博士刘振飞、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储能技术经理刘欢等行业专家倾情分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共商发展对策,为储能检测技术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CIES储能大会介绍

CIES2025储能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中国储能网与数字储能网联合承办,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CIES2025储能大会将设置:大会开幕式暨特邀院士专家报告、数智化配电网与新型储能融合创新、新型电力系统与并网调度、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大基地协同发展、国际储能、电力辅助服务、现货交易及容量市场、工业绿色微电网、国家储能标准宣贯、数智化新型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上、下)、储能消防、安全与检测认证、新型储能资本与投资、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与长时储能技术、混合储能、全球化新型储能供应链机遇与挑战、数智化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与商业案例、虚拟电厂与车网互动、构网型储能系统及项目建设、储能专用电池ESG、新产品发布等23个专场。

大会期间还将发布《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工业绿色微电网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项目招标及价格分析报告》《2025新型储能典型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

预计有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EPC总包企业、系统集成商、储能装置企业、能源服务商、项目开发企业、投融资机构、国际采购商等60000余位嘉宾及1000余家企业参会参展交流。

作为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CIES)自2011年创办以来,主办方始终坚守以高端化、品质化、国际化为特色,推动储能产业国内外供应链和渠道合作超过5000亿元,协助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合作突破1000亿元,助力各类资本合作达3000亿元。

本届展会将设置“4+1+1”展区,包括:储能系统集成、发电集团、电气设备、温控设备、控制系统、储能电池、检测与认证、消防与安全等企业产品及形象展示。

展会将聚焦储能领域全球前沿技术和实践,积极搭建政企沟通渠道,探索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促进“专精特新”技术、资本和服务等高端创新要素深度对接,展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服务,帮助展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渠道资源,提高自主可控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提升中国储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价值,为构建绿色、高效、柔性、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储能智慧”与“储能方案”。

欢迎参加2025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

分享到:

关键字:产品质量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