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绿证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李创军表示,国家能源局将加快培育绿证市场。
据悉,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也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建立强制消费和自愿消费相结合的消费机制。
随着绿证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购买绿证,中国绿证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核发、交易规模和交易主体数量显著提升。
据介绍,大型活动、用能企业、公共机构、居民用电均通过购买绿证实现绿色电力消费: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口博览会、第十一届全球湘商大会等均通过绿证实现100%绿色用能;绿证已成为企业建设绿色产业链,报告碳足迹,完成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披露,践行社会承诺的重要工具;居民自主购买绿证数量不断提升,绿色电力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绿证工作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李创军举例称,比如目前绿证市场供需不平衡,绿证价格较低,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尚未充分体现;绿证纳入碳排放核算的具体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绿证国际互认仍需持续推进。
李创军表示,进一步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压实至重点用能单位,在去年对电解铝行业提出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基础上,今年拟对更多行业提出绿色电力消费占比要求并使用绿证核算。落实能耗双控向碳双控全面转型要求,在使用绿证做好今年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基础上,研究绿证纳入碳排放双控考核的具体办法。研究明确绿证纳入碳排放和碳足迹核算的具体办法,推动将绿证纳入碳排放核算相关规则和标准,配合研究省级电力剩余排放因子,动态更新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碳足迹因子。加快推进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编制推动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的意见,推动出台绿色电力消费认证相关标准,为用能单位提供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服务。
在推进国际互认方面,李创军表示,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证相关交流沟通,积极推进绿证国际互认。加强与欧盟方面沟通,推动中欧适时签订绿证互认互信协议,推动中国绿证在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涉碳贸易规则中更好发挥作用。相关机构做好与RE100沟通,推动RE100对中国绿证实现无条件认可。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此次发布的意见重点针对目前绿证市场需求不足、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严重被低估的问题,以构建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为核心,在提出2027年、2030年绿证市场建设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十七条相关措施。
意见提出依法稳步推进绿证强制消费,逐步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使用绿证核算。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提出了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要求,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特别是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同时,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费绿色电力的绿电工厂、绿电园区,将绿色电力消费信息纳入上市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报告。
意见还强调,要健全绿证自愿消费机制,鼓励相关用能单位在强制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之上,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外向型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逐年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协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推广绿色充电桩,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绿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