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动态>电化学储能企业 返回

华钠新材董事长蔡伟华:储能的未来藏于固态“钠”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在距离比亚迪总部3公里之外的马峦创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内,深圳华钠新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钠新材”)的外墙上展示着电池在几百年间的演变和每一次的技术突破。在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内正使用数十枚铁钉对全固态钠离子电池进行穿刺测试,无明显鼓包,没有冒烟和起火,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可见非同一般。

近日,华钠新材董事长蔡伟华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的未来藏在固态‘钠’里。”

把握机遇 锁定赛道

时间回到2021年,彼时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蔡伟华已经在比亚迪工作了5年。那一年,碳酸锂价格暴涨,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整个新能源产业的成本压力剧增。作为比亚迪刀片电池开发工程师的蔡伟华,敏锐“嗅”到了一个全新的机遇,他迅速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组建创业团队、成立了公司。

“经过大量的行业调研,我发现钠离子电池有可能替代锂电在一部分场景中使用,钠电正处于产业化的‘前夜’,整个钠电产业苦于没有性价比高的原材料。”

蔡伟华表示,当时,钠离子电池在国内还鲜为人知,技术也远未成熟,主要停留在学术研究。“我那时候就认为,未来5年是钠离子电池快速蓬勃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我不能错失这个机遇。”

也正是2021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同时亮相的还有极具创新的锂钠混搭电池包,为能源清洁化和交通电动化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这一里程碑式成果,吹响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集结号角。

蔡伟华告诉记者,基于正极材料差异化,目前钠电主要分为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类化合物三大技术路线。其中,聚阴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安全性。

“聚阴离子路线相对不足的是能量密度较低,如何‘取长补短’就是我们研发的重要方向。”

扎根深圳 前路可期

钠电如何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在蔡伟华看来,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是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关键。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都是基于“摇椅式”电池的概念,即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

“因此,理想的正极材料是让钠离子能够实现完全可逆的脱嵌过程,同时又要保持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再者,固态电解质可以克服钠离子电池天生能量密度低的缺陷,实现能量密度的跨越以达到铁锂电池的水平。”

蔡伟华表示,前期研发过程中,聚阴离子的复合磷酸铁钠在合成过程中极易出现不纯的晶体,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经过不断调整工艺、优化配方,在不懈地努力下,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微观缺陷调控、惰相抑制技术、改性包覆技术“四合一”策略,全面提升了材料的产品性能。

华钠新材所研发的新型材料,其热稳定性和独特的电池结构,犹如给电池上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闸”,正负极均采用铝箔,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安全性。当电池内部短路时,铝箔较低的熔点使其迅速融化,切断电流,避免了热失控和爆炸的发生。此外,低温性能也是其技术一大亮点,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超过90%的放电能力,完全满足动力电池低温场景的要求。

去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的华钠新材,成功获得了客户的采购订单,钠离子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在蔡伟华看来,钠离子电池是一个长坡厚雪的好赛道,未来可期。

“深圳始终欢迎从0到1的年轻创业者。华钠新材也将立足深圳、面向全球,站在新能源创业前端,推进钠电产业的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钠离子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