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储能市场>电网侧储能 返回

国网新疆电力:多元储能加速跑 绿色发展动力足

作者:于志勇 李希 杨凤英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从戈壁荒漠变身“绿能海洋”,新疆能源转型“绿”潮涌动。新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新疆新能源装机已突破1亿千瓦,成为西部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储能产业正在成为新疆能源转型的“调节器”,截至今年2月,新疆已建成新型储能电站超过200座,总装机规模达977.7万千瓦/3266.3万千瓦时,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

拓展更多绿能充放空间

3月17日,国家第三批“沙戈荒”项目大唐石城子100万千瓦配套光热项目正在开展场区集热镜场基础浇筑及镜场支架安装工作。光热发电系统可以在白天将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晚上再释放热量进行发电,实现连续供电,项目投产后可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利用,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

新疆新能源整体出力呈“春秋大、冬夏小”的特点,与电网夏、冬呈现负荷高峰的特性相反,给电力供应保障带来挑战。新疆通过大力发展储能破局,聚焦绿色能源“蓄电池”,打造能源转型“先锋阵地”,有力支撑新能源高速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通过发展多元储能,可以破解单一技术风险。新疆通过多种储能齐发力,为清洁能源大规模转化为持续稳定的电能供给打下稳定的基础。在自治区公布的2024年新疆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清单中,41项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涵盖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重力储能、铅炭、氢储、热储等多种类型。多元的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前,新疆新型储能发展速度较快。2024年储能新增555.3万千瓦/1952.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9%。”国网新疆经研院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昌陵说。

3月12日,新疆华电哈密烟墩新型混合储能示范项目并网运行85天。这是新疆首个并网投运的新型混合储能项目,创新三种储能技术共同完成电力系统调频服务,与新能源场站实现共享,解决新能源消纳,挖掘储能多重功能,为新疆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根据《国家中长期抽水蓄能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新疆规划建设30座、39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目前4座共计68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快建设,将进一步保障新疆以及西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新疆锚定“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再上新台阶,2024年新疆新型储能全年充电达44.8亿千瓦时,有效提升新能源利用率3.6%。

在新疆哈密十三间房风区,新疆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电站——沃能十三间房储能一电站里,27个储能单元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实现新能源消纳的同时,还利用峰谷电价差增加经济收益。该储能电站可实现每天“两充两放”,转换效率近90%,利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新疆与东部负荷中心横跨3个时区,存在2~3小时的时差,地理位置结合光伏发电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中东部晚高峰的电力需求压力,通过储能的削峰填谷能力还能进一步优化电力供需结构。

3月7日,克州300兆瓦/12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已并网送电达4个月。项目采用先进的构网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平衡电网功率,自主设定电压参数,大幅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该项目可一次性充电达120万千瓦时,保障约20万家庭6小时的晚高峰生活用电,每年可调节电量约3.84亿千瓦时。

2023年至今,新疆已批复第一、二批次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超11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新疆新型储能并网规模将超过2000万千瓦。

助力储能产业长足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立新和田县300兆瓦/12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立新皮山县200兆瓦/800兆瓦时构网型独立储能、中核伊宁市150兆瓦/600兆瓦时独立储能等总计4065兆瓦/16260兆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完成接入系统设计评审,新疆储能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十四五”期间,国家相关部门累计批复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4835万千瓦。其中,配套储能项目规模达3412万千瓦,独立储能项目规模达1423万千瓦。

2021年以来,新疆电力累计完成新型储能项目评审超3300万千瓦。为全面提升储能项目评审效率,评审过程中推行“随报随审随批”的原则,有效缩短评审周期,优化服务体验,高效助力自治区调节资源高质量发展。

依托大数据技术,新疆电力创新打造了新疆首个储能集控服务一体化平台,规范储能并网运行,持续优化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提高了预测精度和系统稳定性,确保新疆电网科学精准调度。

为更好保障储能产业良好发展,新疆电力打造储能“流程规范、并网调试、日前调度、实时调度、全景监视、运行评估、安全管理”精益化全过程管控,发挥新型储能“移峰填谷”综合效能。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