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国内市场>华东储能市场 返回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产业新局下的竞合共生

作者:张子鹏 来源:《能源评论》 发布时间:2025-03-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超级储能工厂。作为继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片区等之后的又一个上海自贸区片区,未来还将在落地2700亿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企业,涵盖贸易、金融、生物、制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产业。

2025年2月11日, 特斯拉全球第二座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正式投产。这座占地20万平方米、耗时仅7个月建成的工厂,规划年产1万台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以下简称“Megapack”),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

此次投产,标志着特斯拉的能源战略从电动汽车向产业链全生态纵深扩张,其能源业务加速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同时,这也体现了我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全球企业的强大吸引力。

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多年来,我国本土储能企业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和科技实力,获得了各国市场的广泛认可。多家本土储能供应链企业与特斯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竞争与合作,共同构成了全球储能领域的产业生态。

价格战背后的产业逻辑

当前,储能业务已成为特斯拉的新增长引擎。根据特斯拉2024年财报,其全年营收为9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但核心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至770.7亿美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储能业务收入达100.86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总营收比例首次突破10%。此外,特斯拉储能产品装机容量在2024年达到31.4吉瓦时,同比增长113%,其中第四季度单季装机容量达11吉瓦时,创历史新高。

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核心逻辑在于成本控制。由于特斯拉在中国境内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因此制造成本较美国低约三分之二。

这种成本优势直接反映在产品竞争力上。虽然Megapack系统单价约1.2元/瓦时,显著高于国内储能系统0.468元/瓦时的采购均价,但特斯拉通过20年超长质保承诺,将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至0.03美元/千瓦时,较国内主流产品低约15%。这种“单价高、总成本低”的策略,正在改写储能行业的价值评估体系。

目前,特斯拉储能业务涵盖三大产品线。一是面向家庭用户的储能系统Powerwall,用于储存太阳能电力或作为备用电源;二是服务于大型企业、公共事业及电网项目的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其单台储能容量达3.9兆瓦时,可为约3600户家庭提供1小时用电或支持62辆Model3充满电;三是曾针对中小型企业发售的Powerpack,不过近年来逐渐被Megapack所取代。目前,特斯拉储能系统已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特斯拉也并非没有压力 。根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 ( W o o dMackenzie)发布的《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2024》,2023年特斯拉以1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但较高峰期市场占有率近乎腰斩。而根据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达到240吉瓦时,同比增长60%以上,其中前三名分别为特斯拉、阳光电源和中车株洲所。但在2024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的出货量排名还曾超越特斯拉。

2024年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公司签署了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合作协议,储能容量高达7.8吉瓦时。而仅仅两天后,特斯拉就急忙抛出与美国IntersectPower公司合作15.3吉瓦时项目的消息,抢下“刷新全球最大订单纪录”。今年1月底,特斯拉又宣布与日本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达成548兆瓦时的合作协议。

其实,特斯拉的短板在于产能。2024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加州储能工厂产能利用率就已达到93.6%,而这也无法满足其计划的“在2025年储能产品装机量同比增长至少50%”的目标,因此建立第二个储能超级工厂成为解决产能问题的首选。将目的地选在中国,也是因为我国储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1+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落地上海,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的无限潜力。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年底增长超过13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近日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89亿千瓦,同比增长25%,约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56%。

据此推算 , 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约占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3.89%,而市场需求的比例一般为10%~20%,所以,未来新型储能项目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另一方面,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的成功落地,还彰显了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在去年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就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曾表示:吸引和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外资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截至2024年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

为进一步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发布并解读了《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到,积极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工作:要充分发挥与有关国家的双边投资促进工作组机制作用,央地协同联动开展境外投资促进活动,优化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相关规定,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等。

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正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所在的上海临港新片区也明确,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将针对产业项目推出114条事项的服务包,从前期招商拿地到最后的经营投产,将与政府打交道的事项进行系统整合,做到将服务前置。

对于促进储能产业升级,上海提出到2026年建成2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应用规模达80万千瓦以上,并给予相应产品出口通关、资金流动等便利。

从竞争到竞合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的布局,也将成为我国储能产业技术和市场升级的催化剂。

在技术创新方面,特斯拉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以Megapack为例,其是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即将电池单元、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能量管理系统(EMS)集成于标准集装箱内,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储能系统。这种设计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减少了30%的系统占地面积和40%的安装时间,降低了运维成本。

同时,Megapack还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智能调度,即其能够根据电网的实时需求和能源价格波动,自动优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策略,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些创新使系统效率达到9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更为关键的是,特斯拉通过能源操作系统(TeslaEnergy OS)实现储能系统与电网的深度交互,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闭环,正重新定义储能产品的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发展也呈现多点突破的趋势。

首先是电芯大型化。宁德时代天恒系统单体容量达6.25兆瓦时,能量密度提升了30%;比亚迪魔方系统采用CTB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26%。其次是材料多元化。中科海钠建成全球首条吉瓦时级钠离子电池产线,循环寿命突破6000次;蜂巢能源“大刀”系列推出第三代电芯,即370安时/770安时的储能电池,循环寿命达15000次,可使用25年。最后是场景定制化。阳光电源针对沙漠环境开发了自清洁冷却系统;华为数字能源则推出了“一簇一管理”智能组串方案。

这些创新将推动储能系统从“电力仓库”向“电网智能节点”进化。正如厦门大学林伯强教授所言,当度电成本突破0.2元临界点,储能将不再是配套产业,而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组件。

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35吉瓦时,占全球总量的90%,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让性价比成为最大“护城河”。

回到企业竞争层面,特斯拉与国内储能企业也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据悉,特斯拉在中国的一级供应商数量已突破400家,其中超60家供应商成功跻身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2021年,特斯拉就将储能系统的电芯供应商从韩国LG系能源转换到了宁德时代,后者逐渐成为特斯拉储能业务最大的供应商。

可以预见,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的落地,将会带动并激励国内上下游产业链走向创新与规模化的深度协同发展,而这种竞合关系也将重塑全球储能产业链生态。

分享到:

关键字: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