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
张成博士,毅富能源CEO
张成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后在广州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完成博士后研究。长期专注于液流电池、有机体系电池等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系统设计与优化。2018年起,担任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多个高校联合研发项目,累计推动数千万港元的产学研合作。2019年入选广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3年,张成博士创立毅富能源科技,专注于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两轮融资,并在行业内快速崭露头角。
凭借长期在液流电池和储能技术领域积累的丰富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张成博士对 136 号政策的出台及其对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解析:
NO.1
储能行业的成人礼:液流电池行业如何在新政策下抢占先机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 “136号政策”),正式取消实施长达八年的强制配储政策。这一政策的调整,不仅是储能行业从 “政策驱动” 迈向 “市场驱动” 的关键转折点,更反映出储能行业在技术进步、市场成熟以及经济性优化等方面的全新需求。
NO.2
长时储能是碳中和目标下的刚需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与碳排放国,实现 “双碳目标” 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中国在生态领域的责任担当,更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必须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深度变革。随着风能和太阳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储能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尤其是时长超过 4 小时(甚至涵盖跨天、跨周、跨季节)的长时储能需求愈发迫切。长时储能能够有效应对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波动而引发的能源供需失衡问题,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刚需市场。
NO.3
136号政策市场化改革的关键节点
为推动我国能源体系朝着双碳目标加速转型,我国光伏和风电的发电电价政策历经了从固定补贴电价(FiT)到市场化交易的重大变革。2010 年,我国开始实行固定上网电价政策;2019 年,国家引入竞价机制,要求新能源项目通过竞争确定补贴标准,并启动首批平价上网试点;如今,136 号政策的发布,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要求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市场交易。这一系列举措使得电价波动性增大,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储能、电力调度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NO.4
136号政策对储能行业的总体影响
从整体来看,136 号通知促使新能源行业步入完全市场化竞争阶段。在此背景下,电网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新能源消纳压力,必须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降低新能源弃电现象和差价结算成本。电网侧储能作为优化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工具,有望迎来大规模的投资与建设。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提升市场交易能力迫在眉睫;而储能行业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NO.5
136号政策下液流电池的技术适配性
在 6 至 12 小时的长时储能工况下,液流电池展现出极为显著的成本优势,特别适用于在现货市场开展套利操作。
于电价峰谷差明显的地区,液流电池能够高效实施套利活动,有力推动储能项目收益的提升。
大规模的液流储能能够为远距离输电的稳定性提供坚实支持,充分满足跨省跨区交易的需求。在跨省输电项目里,液流储能可确保输电过程的稳定性,降低输电损耗。
此外,液流电池还能够提高新能源消纳率,助力相关项目获取更多绿证,进而增加绿证交易收益。
液流电池能够提供稳定的调峰调频能力,增强新能源并网的友好性,契合电网调度需求。
NO.6
136号政策对储能市场化盈利能力的提升
我们以山东省一座装机规模为 100MW/200MWh 的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为例,在 136 号政策施行前,该储能电站通过容量补偿、容量租赁以及现货价差所获收益估值达 5900 万元。136 号政策实施后,假设容量补偿部分减少 20%,其年度收入将呈现下降趋势。当前,新能源场站在储能配置方面拥有自主决策权,可自主选择租赁储能服务,或参与储能相关市场交易。随着新能源电价进入市场化阶段,价格波动显著加剧。
在此背景下,从收益优化的角度考量,新能源场站极有可能优先选择租赁储能设备。这一市场行为将刺激储能租赁需求上升,进而推动租赁价格上涨。
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电价波动性进一步增强,极有可能催生更大的峰谷价差。由于新能源消纳优先级与储能关联密切,新能源场站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对储能系统的依赖程度或将进一步提高,而这一依赖关系可能会导致峰谷价差进一步扩大。且由于波动性增强,电网对于辅助服务需求可能会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该项目在新政策实施后,年收益预计将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政策前后收益预估对比如下: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实际数据和权威发布为准。
NO.7
136号政策下液流电池的技术新需求
降低电解液、双极板以及膜材料的成本,是液流电池技术发展的核心诉求之一。其关键降本路径在于研发高性能且低成本的材料,优化液流电池的电堆设计,以及提高额定电流密度。同时,提升能量密度与效率、优化系统设计、提高系统集成度、增强系统能量效率及可靠性,也是技术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延长电池寿命与降低成本方面,优化电解液容量恢复管理策略,有助于延长液流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提升系统的模块化程度与可维护性,则能够有效削减维护成本。
此外,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化系统可实时监测储能状态,优化充放电策略,实现精准调度与市场交易的优化,进而提高市场交易收益。
NO.8
综上所述,《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的发布,对储能行业而言是一次重大变革与机遇。取消强制配储政策,标志着储能行业开启市场驱动新征程,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交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中,储能行业尤其是长时储能领域前景广阔。
液流电池凭借自身在长时储能工况下的技术适配性,有望在这一市场浪潮中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新能源消纳、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新需求的不断探索与满足,储能行业必将以更成熟的姿态,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构建绿色可持续能源体系持续赋能,在能源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