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充电1秒2公里”背后的广东“技术流”

作者:魏泓泉 郭小戈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我们的追求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在补能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为实现这一目标,比亚迪实现了1000V充电电压、1000A充电电流、1000KW充电功率、10C充电倍率、最高峰值充电1秒2公里……个个都刷新了全球技术新纪录。

今年,广东新能源汽车技术频频开花结果,前有比亚迪的智驾方案量产上市,后有广汽集团的星灵智行行动加码,再有小鹏汽车发布搭载图灵AI智驾系统的两款战略新车……不断引领行业标准、抢跑智能化“下半场”的背后,是广东新能源汽车“技术流”的实力和底气。

从“喝杯咖啡,人等车”

到“上个厕所,车等人”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持续不断刷新纪录。

“此前,市面最高充电倍率是6C,相当于看视频开了6倍速,10C就相当于开了10倍速。”王传福这样解释10C充电倍率的含金量。

根据厂家公布的数据,常见的400V充电平台,一般充电30分钟电池电量从30%到80%,超充800V匹配5C或6C充电倍率,补能效率不止翻一倍,有厂家给出的数据是10%到80%充电仅需10.5分钟,20%—80%用时9分钟……就算电压不满800V,充个电也就是喝杯咖啡的小憩功夫。

而从800V到1000V更具突破性:比亚迪公布的实测数据显示,充电5分钟增加407公里续航——从“喝杯咖啡,人等车”到“上个厕所,车等人”,纯电车的补能效率有了质变,实现油电同速。回望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近几年,许多技术飞跃都发生在广东。广汽埃安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续航千公里的纯电车,研发了8分钟可充到80%的动力电池;小鹏汽车首创记忆泊车功能;华为的智驾给行业技术标杆和量产方案都带来了大洗牌……新技术看广东已成为实打实的纪录。

在广东,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2024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中,50家粤企上榜,华为、腾讯、比亚迪位列前10;在研发投入榜单前10民营企业中,广东领跑全国,3家上榜企业分别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腾讯连续两年蝉联互联网行业研发投入第一名。

正因如此,广东孕育出了一批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车企。王传福曾公开表示深圳这片创业创新热土对比亚迪发展的重要性。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也说过,广东为企业先行先试提供创业沃土以及完备的产业链基础,同时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创环境。

不仅抢跑技术发布

更抢跑技术“上路”

汽车行业喜欢“卷”速度,即常说的“发布即量产,量产即上市”。比如最新的兆瓦闪充技术,消费者很快就能体验到:首搭量产新车已开启预售。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处于全国前列,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和良好的市场环境,更是能帮助新技术实现快速落地,取得发展优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认为,广东的传统工业优势与开放创新生态,是科技能助力产业领跑的关键。

作为传统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2024年全省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万亿元。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基础,使广东具备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和强大的配套能力,形成全面的产业发展优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与系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谢克强进一步指出,广东深耕以制造业为根基的“硬科技”,强调技术落地与产业链协同,形成以工业为底色、应用为导向的创新特质。广东具备全产业链优势,能将整机设备制造、软硬件研发、供应链整合以及应用服务聚合为一体,形成了从硬件到软件、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广东不但能够抢跑技术发布,更能抢跑技术“上路”,跑出产业化发展快节奏。同样在今年,比亚迪携手供应链伙伴开启“智驾平权”的市场争夺战,给智能驾驶竞速按下加速键;广汽和华为携手打造高端品牌华望,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进行模式创新……

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介绍,广汽已具备从L2到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L3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广州持续测试,计划今年实现量产,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已在广州、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Robotaxi商业化示范运营,商用车板块旗下祺迹汽车首款L4 Robobus已实现量产。

关键技术和产业协同

支撑新兴产业“起飞”

无人驾驶观光巴士从家门口路过,直升机“飞的”从头顶掠过……在广东,人们往往能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时髦的技术,传统消费场景正在改变,未来产业雏形开始显现。

智能网联大趋势下,汽车越来越成为技术融合体,整车企业也抓住产业链延伸的机遇。小鹏汽车开启了以AI为核心的发展周期,定位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在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AI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五大领域均有布局。

正是关键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有力支撑,让低空经济这样的新兴产业有了“起飞”推力。广汽已发布两款飞行汽车产品,等到固态电池新技术量产,打“飞的”续航也会迎来飞跃。冯兴亚认为,应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与电车产业融合。

《广东天际新机遇2024——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汇集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也在提速。《2024年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工业机器人年产量24万台、全国占比44%,连续5年全国第一。《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高地。

可以说,以传统制造业为根基的广东,正在全力培育以智能驾驶、低空经济、AI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