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超34亿千瓦,同比增长14.5%。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3亿千瓦,同比增长42.9%;风电装机容量5.3亿千瓦,同比增长17.6%。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新能源的潜力与活力,坚持供需协同发力,保障新能源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让奔涌的绿电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劲动能。
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是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增强绿色发展底色,要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基地,从供给侧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疆南部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近百台工程机械正在加紧施工,项目建成投产后,晚高峰时段可向川渝地区提供500万千瓦可靠电力支撑;在辽阔的黄海海域,我国当前离岸距离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8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启动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每年可发出28.42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7.56万吨……当前,多地正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推动能源转型稳步迈进。
激发新能源活力,不仅要建好新能源基地,更要让绿电“送得出、用得上”。要加快外送通道建设,持续提升电网新能源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目前,我国多项特高压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肃段开工,该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向浙江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换流站大冶换流站建设正酣,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输送电量近400亿千瓦时,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保障绿电送出消纳,要加强统筹规划,推动网源协调发展,推动电网主干网架提质升级,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让更多绿电沿着纵横交错的电网通道输送到千家万户。
增强绿色发展底色,还要加快构建绿色电力消费体系,推动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绿证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有力抓手。激发绿色电力消费需求,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绿证市场,为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也要大力鼓励居民消费绿电,推动电网企业、绿证交易平台等为居民购买绿证提供更便利的服务,营造消费绿色电力良好氛围。
新能源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可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