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矿产资源开发与保障 返回

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稳定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

作者:冯刚 张毅 胡思源 黄亮 冯桉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5-03-3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关键矿产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与传统能源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铜、锂、钴、镍、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明显增强,且随着能源转型进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步呈现出结构性规模化增长态势,因此我国亟需防范降低因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紧张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和影响。

关键矿产资源发展趋势

从国际看,关键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领域。随着全球碳中和行动加速推进以及数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以太阳能、风能和电动汽车为主体的新兴行业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关键矿产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抓手。同时,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又进一步加剧大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在重新审查和评估其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情况,并抓紧完善相应的资源战略。远期,围绕关键矿产资源的生产、供应、应用的全球性竞争将愈演愈烈,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安全将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前沿。世界主要经济体拥有关键矿产资源的类型如图所示。


从行业看,能源转型是推动关键矿产需求快速攀升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关键矿产资源不仅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将成为影响低碳能源技术发展路线选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的新边界和新约束(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材料需要大量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条件。预计到2030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累计矿产需求将增长4倍,2060年将扩大至18倍。同时,不同类型清洁能源技术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存在差异,到2060年,各类清洁能源技术对铜、铬、钼、锌、稀土、硅累计需求量将比2020年增长10倍左右,锂、钴、石墨的累计需求量是2020年的100倍左右。

从全国看,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潜在竞争和被“卡脖子”风险。一方面,中国、美国、欧盟拥有的关键矿产资源重合种类有16种,其中不乏中国严重短缺的矿种,未来三者将存在潜在竞争关系(见图)。另一方面,我国关键矿产资源消费量占全球的32%,但储量仅占世界的7%,国内供应不足,大部分关键矿产资源依赖进口,如关键矿产资源中有21种依赖进口,其中锆(铪)、铌、铬、锰、镍、高纯石英、钴、铁、钽、铀、铂族、铜等12种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70%,资源短缺和对外高依存度极易被“卡脖子”。


从国内区域看,关键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以非金属和能源矿产为主,中部地区以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为主,西部地区以稀有金属、能源矿产为主。以新疆为例,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资源优势突出、矿种齐全、分布广、配套程度高、部分矿种资源储量大、质量好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区。目前新疆已发现矿种152个,占全国已发现矿种173个的87.9%;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2个,占全国已查明储量163个矿种的62.6%,其中能源矿产8个、金属矿产34个、非金属矿产57个。新疆已查明储量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关键矿产资源如上表所示。

关键矿产资源供应

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

随着大国竞争品类高度重叠、地缘布局角力、资本争夺、资源保护主义抬头,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稳定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致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风险隐患增多,即便是国内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也面临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关键矿产资源自给性供应需求高增长的压力。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关键矿产资源的依存度。一方面,新能源电站建设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高于传统电站,如一座太阳能发电厂所需矿产资源是同等规模火电厂的3倍,风能发电厂所需矿产资源是同等规模天然气发电厂的13倍。另一方面,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推动关键矿产资源需求攀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铝、铜、锌、锰、镍、稀土等是新能源建设所需的核心矿产快速增长,以铜资源为例,2023年全球、全国、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消耗铜资源分别约258万吨、158万吨、11万吨,分别占当年全球、全国、新疆铜矿产量的11%、93%、74%。随着能源转型进程加快,主要经济体在争夺高需求且稀缺的关键矿产资源时,将推高原材料价格,带动新能源设备组件价格等上涨,将会增大国内新能源投资主体的经济压力,导致毛利率降低、项目建设停滞等风险,极端情况下或将造成新能源装机增速减缓。

电网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度。“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需要先进电力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因此硅、镓、铟、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在电网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将愈发突出。西方国家的制裁封锁、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以及部分资源富裕国调整出口政策,都将导致相关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紧张,影响电力芯片、传感与IGBT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配电网的改造升级,并逐步成为制约电网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公用变电设备容量较10年前分别增长了70.4%、107%。铜是电缆、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主要原材料,以220千伏变电站、输电线路为例,2023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输电线路耗铜量分别为427万吨、18万吨,合计445万吨,是当年全国铜矿产量的2.6倍;新疆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输电线路耗铜量分别为3.6万吨、0.05万吨,合计3.65万吨,占当年新疆铜矿产量的25.5%。

储能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加了新型电力系统对关键矿产资源的依赖度。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有力支撑能源转型进程,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1.39吉瓦/66.87吉瓦时,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22.6吉瓦/48.7吉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260%。新型储能的爆发式增长显著提升了对石墨、锂、钴、镍、铜等关键矿产资源需求,以电化学储能用铜量为例,2023年,全国、新疆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分别为19.7吉瓦/45.4吉瓦时、3.7吉瓦/11.6吉瓦时,消耗铜资源分别为40.9万吨、10.4万吨,分别占当年全国、新疆铜矿产量的2.4%、7.4%。

提升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

稳定性的举措

一是界定关键矿产资源的内涵外延,研究厘定、动态完善关键矿产目录。分析国际主要经济体关键矿产资源的目录类别、竞争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将关键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经济价值、循环效率、未来需求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并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禀赋,境外资源供应集中度、来源国稳定性、地缘政治取向、输运通道安全等因素,明确细化关键矿产资源的界定原则、分类,研究厘定、动态完善关键矿产资源目录。

二是强化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风险研究,健全完善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评估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全产业链分析,研究勘查、开发、研发、制造、回收等全链条各个环节存在的薄弱点,辨析风险源、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建立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的跟踪、监测、分析、评价、预警和应对机制。

三是加大关键矿产资源供需研判、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区域、国际间的合作,健全完善开发、替代、回收再利用体系。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设备对关键矿产资源需求的系统性研究,强化供需形势研判。加大技术创新和替代材料的研发,全面加强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提升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循环利用水平,推动矿产资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转变。发挥“一带一路”建设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关键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

四是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加强“关键矿产资源+”战略布局和产业集群高地建设。优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体制机制,缩减项目落地审批周期,加大低息贷款、政策担保、融资支持,降低项目投资开发成本。充分利用国内新能源、矿产资源地优势和区域间的空间互补特性,围绕关键矿产资源稳定供应,加强“新能源+”“新型储能+”等战略布局以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全国关键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固链、稳链,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各要素与产业协同发展。

分享到:

关键字:矿产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