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为什么储能系统需要热管理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锂电行天下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电池的性能与寿命与温度息息相关,尤其对锂电池而言,超出适宜范围的温度不仅会加速衰减,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通过科学的热管理设计,我们能有效平衡温度对电池的影响,保障储能系统的高效与安全。

温度对锂电池的双重威胁


锂电池对温度极为敏感。在高温环境下(如超过35℃),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会呈指数级增长,导致内阻增大、容量衰减,甚至引发热失控。这一过程可能因局部过热而恶化,例如电池组内部若散热不均,单体的异常升温会迅速蔓延,最终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低温环境同样危险。当温度低于1℃时,锂电池的负极在充电过程中容易析出金属锂,这一现象被称为“析锂”。析锂不仅会永久降低电池容量,还可能形成尖锐的锂枝晶,刺穿电池隔膜,导致内部短路。因此,许多设备会在低温时自动限制充电功率,从源头规避风险。  

BESS热管理的核心功能


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热管理设计需兼顾效率与安全性。其首要任务是精准散热,通过液冷、风冷或相变材料等技术,将电池组的工作温度稳定在25℃左右。例如,液冷系统能通过循环冷却液快速带走热量,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充放电场景,避免热量堆积引发连锁反应。  

此外,热管理系统还需具备低温加热能力。在寒冷地区,BESS会通过内置加热膜或外部热源预热电池至安全温度,确保充电效率与安全性。同时,系统需维持内部温度均衡,例如采用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单体差异,并通过算法调整散热或加热策略,防止局部过热或过冷导致电池组性能不均。  

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当前热管理技术面临成本与能效的平衡难题。例如,液冷系统虽高效,但管路设计复杂且维护成本高;相变材料虽能被动控温,但其蓄热能力受限于材料特性。未来,复合型热管理方案或成主流,如结合液冷与相变材料,既提升散热效率,又降低长期能耗。  

智能化是另一大趋势。通过AI算法预测电池温度变化,系统可提前启动控温措施。例如,在电网负荷高峰前预冷却电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高功率输出需求。此外,新型材料如石墨烯导热片的研发,有望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为小型化、高密度电池组提供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热管理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