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动态>系统集成商 返回

472Ah、625Ah、688Ah,谁将定义下一代储能大电芯

作者:吴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技术演进正深刻重构全球能源格局,其核心目标是突破能量密度、安全性、成本与寿命的“不可能三角”。

随着电芯、系统价格持续下行、技术的快速迭代、单个储能项目进入GWh时代,在降本增效、差异化竞争的压力下,储能电芯、系统集成向更高、更大容量迭代仍在持续演进。

2024年以来,20尺6MWh的集装箱电池系统的卡位战全面开启,行业内已经有20多家企业推出20尺6MWh以上的储能系统,这其中瑞浦兰钧、天合储能、中车株洲所、远景储能四家企业的系统产品容量超过7+MWh,远景能源更是将20尺储能系统容量推向8MWh,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箱8MWh储能系统。

进入2025年,仍有国轩高科、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巨头Fluence Energy等国内外企业在跟进7MWh+储能系统。

基于20尺电池舱尺寸,这些6MWh、7MWh以上的储能系统采用了更大容量的电芯,涵盖325Ah、350Ah、392Ah、565Ah、587Ah、625Ah、628Ah、630Ah、688Ah、690Ah、720Ah、770Ah、1130Ah等多种规格。

对于下一代储能大电芯技术的准确研判和定义,是储能产业链企业快速布局市场,提高话语权的关键途径。

目前来看,6MWh+、7MWh+储能系统大多采用下一代500Ah+储能电芯,且第三代储能电芯的竞争格局仍未分明。

但头部电池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试图联合定义下一代大电芯标准成为一大趋势。


图片来源于楚能新能源微信公众号

3月28日,楚能新能源以“技术复用+产能共享”策略发布第四代储能专用大容量472Ah电池,以产业链价值共享重新定义下一代储能电池发展路径。

该电池单颗标称能量达1510.4Wh,较上一代314Ah电池提升50%,能量密度提升至195Wh/kg。

搭载该电池的20尺集装箱储能系统电量最高可达7.06MWh,较传统方案提升近40%容量,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占地面积减少20%。

另外,其循环寿命通过正极补锂及高温等效技术可延长至15000次,且在35℃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覆盖全球90%以上应用场景的技术适配性。

发布会当日,楚能即与金风零碳、山东电工时代、运达智储、中天储能、领储宇能、特隆美储能等六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首发即签约”。

此前,储能领域已经有两例关于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定义行动。

分别是,阳光电源基于5MWh/20尺柜系统设计,推导出625Ah电芯为最优解,联合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企业推动标准化;中车株洲所联合五家电池企业推出688Ah电芯,适配20尺柜6.9MWh系统。

除了这三次具有影响力定义行动,其它电芯企业也推出了多种规格电芯,从目前的情况看,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表现出多个特征:

首先,发起者均是系统头部集成商,他们反向定义,从“选电芯”转向“定义电芯”,推动下一代电芯标准化。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出货量301.04GWh,亿纬锂能排名第二。

2024年项目类储能系统定标规模总计13.68GW/35GWh(不含仅直流侧的采购),中车株洲所中标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16.29%,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中标市场占有率超7%,在其他机构的2024年的出货量排名中,阳光电源均居前三。

此次定义472Ah电池的楚能新能源也是行业快速崛起的黑马。

成立仅四年的楚能新能源目前是湖北省最大的新能源民企,连续3年被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其发展深度绑定地方战略。

2022年,楚能研发280Ah电芯顺势切入主流市场;2023年,全球首批发布314Ah电芯,卡位大储;2024年,率先实现新一代5MWh电池预制舱量产,跻身行业5MWh+产品量产第一梯队、发布5年1800次零衰减long π314Ah储能电池,率先完成补锂技术系统化应用、重磅发布625Ah储能专用电池,加速布局超大容量电池技术创新;2025年,首批688Ah超大容量电芯下线。

2024年,楚能新能源斩获超30GWh海外储能订单,其中包括与意大利Cestari战略合作协议的20GWh-30GWh储能项目合作,以及在澳大利亚国际能源展览会上斩获的1.6GWh海外订单。

此外,楚能新能源在国内也狂揽订单,累计订单近20GWh,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

其次,制造工艺由叠片替代卷绕。此前,对于280Ah、314Ah+电芯,行业普遍采用的是成熟度更高的卷绕工艺,但容易出现极片褶皱、黑斑、析锂等影响电芯安全的问题。

叠片工艺相较于卷绕,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寿命方面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内阻、更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更长的循环寿命,能充分利用电池的边角空间。因此,在相同体积的电芯设计下,叠片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为解决大容量电芯内部应力问题,宁德时代、瑞浦兰钧等研发500Ah+大容量电芯产品企业转向叠片工艺,通过更薄的“刀片形态”提升安全性与循环寿命。

如亿纬锂能628Ah电芯采用叠片工艺,能量效率达96.5%,成为全球首个量产600Ah+电芯的企业;瑞浦兰钧587Ah电芯通过超薄“刀片形态”提升安全性,循环寿命突破12000次。

第三、聚焦场景化、长时赛道。

比如,宁德时代推出了容量都在500Ah以上的“一款三用”电池,即同一尺寸规格下“530Ah、565Ah、587Ah”三款电芯,分别主打海外市场、长寿命和高密度场景。

2024年以来,海辰储能、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欣旺达等诸多锂电领先企业相继推出600Ah+、10000+次循环寿命、4h储能时长的第三代储能电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海辰储能在全球首发∞Power 6.25MWh 2h/4h时空定制大容量储能系统,这是海辰储能针对储能产业大规模化、场景化和收益精细化的需求和趋势,专为时空全场景定制的储能系统,让电力储能实现时空定制自由。

楚能新能源此次推出的472Ah电池适配下一代高压光储系统,20尺系统兼具技术成长性,通过核心组件优化升级,可灵活拓展为2000V平台、20尺单舱7.06MWh的旗舰版本,助力“大容量、高电压、超集成”的储能3.0时代加速落地。

尽管大容量电芯早日走向标准化,有助于结束储能产业内卷乱象,促使产业链企业专注于提升同款电芯的核心竞争力,但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市场争夺仍处于早期,业内普遍认为,314Ah电芯的产品生命周期还处于壮年时期,最少还有3~5年的旺盛需求期。

此外,大容量电芯的定义还面临美国关税大棒、欧盟碳足迹追溯、特斯拉等国外储能巨头对于全球储能市场及技术标准话语权的争夺、国际标准博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最终,下一代储能大电芯的定义者将是技术领先、标准主导、生态协同的综合型企业,而非单一技术路径的胜出者。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芯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