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双碳目标>电动汽车与充电桩 返回

从 “充电苦力” 到 “电网救星”:充电桩的逆袭之路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科技前沿观察者 发布时间:2025-04-0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当一辆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入充电站,大多数人的目光或许仅聚焦于 “充了多少电”“花了多少钱”。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些看似寻常的充电桩,正悄然担当起电网 “稳定器” 的重任,甚至能在短短 10 秒内化解一场潜在的停电危机。这场悄然展开的能源革命,正从湖北孝感的一座充电站逐步向全国蔓延。

一场 10 秒的 “心跳救援”:充电桩如何化身电网 “急救员”?

2025 年 2 月 27 日上午 10 点 50 分,湖北孝感霍城大道的国网充电站内,10 余台充电桩正忙碌地为新能源车输送能量。就在此时,湖北省电力调度中心监测到电网频率突然低于标准值 —— 这无异于电网的 “心跳” 出现失常,若不及时加以干预,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停电事故。

关键转折点在接下来的一秒迅速出现:调度中心通过虚拟电厂平台向充电站发出 “调频邀约”,充电桩功率瞬间从 100% 降至 25%,释放出高达 75% 的电力负荷支援电网。仅仅 10 秒过后,电网频率便恢复稳定,充电桩功率也自动回调至满负荷状态,整个过程中用户毫无察觉。

这一堪称 “闪电战” 的行动背后,是国网湖北电科院研发的虚拟电厂调频系统。该系统借助 5G 聚合网关,将分散的充电桩汇聚成 “虚拟电厂”,能够实时响应电网的调频需求。每个充电桩至少可贡献 30 千瓦的可调功率,1000 台充电桩便能提供 3 万千瓦的调频能力,这一水平相当于一座大型火电站的调频实力。

技术内核:从 “方言” 到 “普通话”,5G 黑匣子打通能源互联网

在充电站的监控柜内,一个巴掌大小的黑色设备 ——5G 聚合网关,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关键核心。它就如同一位 “翻译官”,将不同品牌充电桩的私有协议(即 “方言”)统一转换为标准通信协议(也就是 “普通话”),并实时将数据上传至虚拟电厂平台。当电网需要支援时,平台指令会被拆解为具体操作,精准无误地下发到每一台充电桩。这一巧妙设计成功解决了充电桩由于分散性、异构性所带来的管理难题。目前,湖北已有 126 个充电站接入该系统,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至光伏、储能等领域,逐步形成多元调频资源池。

行业共振:从湖北试点到全国创新,充电桩技术百花齐放

湖北的实践并非个例,在全国范围内,充电桩与电网的互动技术正加速更新迭代:

广西电网

申请了相关专利,通过深入分析充电负荷数据来动态调整充电策略,既充分保障用户需求,又有效避免电网过载;

新源恒远

研发出 “交直流互为备份” 技术,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供电模式,确保充电过程不中断,同时平衡电网负荷;

部分城市积极试点 “智能充电桩”,整合了太阳能发电、动态调光屏幕等多种功能,将充电桩升级为 “绿色能源节点”。

未来展望:充电桩的 “超能力” 还能解锁什么?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电网的波动性也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充电桩的调频价值将愈发凸显。行业专家作出如下预测:

规模化应用

预计到 2030 年,全国至少 30% 的公共充电桩将具备调频功能,进而形成覆盖城乡的分布式调频网络;

用户参与机制

未来车主或许能够通过 “让渡充电时间” 获得电费补贴,实现个人利益与电网安全的双赢局面;

多场景融合

充电桩将与建筑空调、广告牌等设备实现联动,构建起城市级虚拟电厂,甚至有可能参与跨区域电力调度。

结语:从 “用电终端” 到 “能源枢纽”,充电桩重新定义城市能源版图

充电桩的 “第二身份” 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发展趋势:在能源互联网时代,每一台设备都有可能成为电网的 “细胞”,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 “聚沙成塔” 的效果。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指向一种全新的能源伦理 —— 每个人、每台设备都能够成为绿色未来的积极共建者。下一次为爱车充电时,或许我们可以多一份自豪:那悄然降低的功率曲线,正是我们参与守护电网 “心跳” 的有力证明。

分享到: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