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碳足迹与ESG 返回

CIES2025|鼎力科技赵俊峰:储能电池及 ESG 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潘望 来源:中国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3月23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5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五届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2025”)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CIES大会以“绿色、数智、融合、创新”为主题,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成本疏导、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规模化工程应用。

在3月24日下午进行的储能专用电池及ESG绿色低碳发展专场中,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气候变化部总监赵俊峰做了题为《储能电池及 ESG 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报告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大会发言整理提炼,仅供参考。

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气候变化部总监赵俊峰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鼎力的气候变化总监赵俊峰,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和大家分享储能电池行业ESG的展望。

首先,快速看一下和出海有关的一些政策,因为ESG是一个舶来品,目前看到的一些严格要求往往也和出海有关。这里面对我们影响最真切的是欧盟的新电池法,后面我们也会对其中的一些要求进行解读,也会给到大家一些策略上的建议。

我们看一下欧盟的政策,欧盟出了一系列绿色相关的政策,大家可能会对这种政策的名字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我们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大家要看的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是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后面很多具体的法规要求都是在这上面的一些延伸或者具象化的要求。这里面包括《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两个法案都是对我们储能行业至关重要的。电池和存储的种种细节要求,我们后面会分析到,它都指向了制造业回流,这是欧盟的一个阳谋,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它通过这一系列ESG这样非常阳春白雪、非常高大上的要求,来引向制造业回流,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后面会有一些分析和大家分享。

后面又有关键原材料的法案,大家可以看到它的要求,从你的终端产品再到上游供应链,全部覆盖在其中,这对于企业应对而言,就存在诸多挑战。鼎力服务过一些包括动力电池、工业储能电池的客户,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点,在供应链的角度存在很多的困难,因为供应商也许并没有像我们这样充足的准备,而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数据的收集、追溯和证明有非常高的要求。

这是一个时间表,因为欧盟出这些政策规则的方式一般一板一眼,有很高的透明性,首先给出了一张时间表,然后后面去补充一些实施细则。但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实施细则真正发出的落地时间超出了之前的计划范围,比如说欧盟内部法国和德国对于动力电池其中的一项比如说绿电这样的关键议题,就会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导致法规出现的时间会有一些延误。但今天在座很多嘉宾都是来自储能行业,也就是工业电池,这个时间表看上去比动力电池要晚很久。实际上我们认识到的一些龙头企业,他们都已经在做准备工作,就像我前面说的,供应链的能力建设是一个以年计的一件事情,而且这里面我特别想说的是回收材料这件事情。它有非常多的政策细节在导向制造业回流,其中包括回收材料,我们看到时间表到一定年份之后,出口的产品里关键材料一定比例必须来自于回收材料,这是不分储能和动力的。动力电池的人可能先去做的相应的工作,我们也知道一些龙头企业自己都布局了回收的产能,我们也知道这种回收料一定相对于一次料是稀缺的。所以储能企业如果觉得这件事离我们很远,这里面有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这些回收料已经被提早布局的动力电池企业所掌握了,这样我们的产品出口就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回收料在我们国内以动力电池为主的退役高潮期还没有来临或者正在来临,所以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行业动态。

我们快速看一下法规所涵盖的整个生产阶段,不仅仅是自有的过程,包括原材料的提取、来料加工、电芯模组、电池包,包括使用周期和拆解。刚刚很多嘉宾讲到储能的安全问题,后面会看到有一个叫做电池护照的概念,里面就要求企业提供信息帮助回收商安全拆解储能电池,这可以回应刚刚嘉宾讲到的很多内容,如果用一个不妥当的方法做拆解,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的故障。如果我们仔细深入地想想,它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的技术泄露呢?这有可能,因为你要告诉一个在欧洲的拆解商,怎么样能够安全地拆解我的储能电池,这里面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泄露的风险,而我们也已经看到有一些企业敏锐地发觉了这个问题,并且想要通过科学合理并且合规的手段解决它,这个过程是涉及到法律、涉及到数据出海,也是一个受监管的方面,以及技术的保障。现在有一些数字化的解决手段中,通过分布式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的技术安全,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人家这个法规就是奔着你的技术来的,所以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核心技术的透明与公开的问题。那么,企业该如何应对、怎么样参与到整个法规的发展过程中,这都是非常值得在座企业们去考虑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很多企业听到,或者在我们的时间表里可能会很快到来的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电池的碳足迹计算。碳足迹简单来讲,是描述我的这一个产品从生命周期的开始,也就是从所谓的摇篮到整个生命周期结束的过程中的碳排放计算,这里涉及到大量的上游数据,我们可以在后面看。这是一个规则本身,大家可以去关注,关注欧盟对建立规则过程中一系列的征询意见,能看到它在公开的网站上什么样的企业提了什么样的意见,包括我刚刚提到的法国和德国对于绿电处理的不同意见,在上面都可以通过这些国家的企业意见得到一定的体现。同时,我也非常建议各位,在和自己利益攸关的时刻,主动反馈一些意义。

为什么说这件事情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呢?左边列出了当前的草案涉及到的要计算的生产过程,一直到上面追溯到正负极电解质/电解液,到电芯、模组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电子件、冷却系统。如果大家对自己的供应商有过一些交流和沟通,基于我们的经验看到的,正负极这两类供应商通常会有所准备,也许是整个过程中供应商里准备的最好的。其他的供应商,有很大的概率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我们在处理的这些客户合作案例里,花了很多的时间帮助供应商去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您的这些供应链做一定程度上的能力建设和能力准备程度的摸排,是应对这个法案至关重要的一点。

这里面进一步解释了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对不同计算的一些要求,这里面还有一个点,就是电解液。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电解液是一个核心的配方或核心的知识产权的机密,这个法规里关于碳足迹的计算,我们和很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做过交流,多数的欧洲认证机构的表达是说,为了给你的出口产品出具认证证书,它需要到核心供应商现场去看数据,包括正负极和电解液,这就涉及到怎么样确保你的知识产权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保护,这里面有大量的沟通工作和用技术手段去做处理的工作。我说到的这一系列细节都指向这件事情背后关联的是欧盟引导制造业回流的策略,所以它设计了大量的细节都在里面打了埋伏。我们想要应对它要在很多细致的细节层面做准备工作。

刚刚说到的电力问题,这也是可能带来我们国家产品在这一个核算规则下,我们的数据可能比别人不好看很多的一个核心来源。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江苏省已经做了一些试点工作,我们也知道很多家电池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有关部门反映,包括找电网、商业部的,有非常多这样的声音,因为电力的处理很可能就直接使得我们处于一个巨大的劣势。

刚刚说了一堆定量计算,我们再看后面还有一些非常庞杂的尽职调查,相信如果大家听过这个词,有过一些实操经验,可能就会非常不适,因为这里面有一些要求:第一,非常庞杂,第二,可能不够具体实操,第三,要求我们做尽职调查的工作需要一个三位一体,需要有政策、实践、证据。我做了尽职调查,不能口说无凭,你是什么时间去现场,有没有照片,通过什么样的流程确保你合理地拿到了这样的证据。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敏感的议题,不一一讲,还有一些外国NGO会给你混淆事实的事情出现,可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挑战,我们要及早地应对。

这里面包括一些尽职调查的做法,这些规则看上去都非常的明了,但实操过程中怎么样确保数据的记录以及检查,又回到我刚刚说的问题,你想完整地合规,涉及到认证机构主张我去这儿看、那儿看,最后的问题带来的是他可以把你的底牌看个遍,这怎么办?现在有很多的业内人士在共同讨论一些有效的数据处理办法,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或者什么样的数据交换协议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是回收义务,企业要尽到回收的义务,并且后面要用到回收材料。

电池护照,数字护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简单来讲,在数字护照的生态设计法案下,涵盖的一系列产品,未来出口到欧洲,都要具备这样的电子护照,可以查询里面的一系列信息。就像我前面说到的,你的储能电池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安全地拆解,是这个电池护照里需要去记载,又回到我刚刚说到的问题,这些有可能使得你的一些关键技术被别人看到。

回到我刚刚说的问题,可以看到这些非常细致的描述,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对供应商的要求,就是我们有可能爱莫能助,我把自己做的再好,如果供应商掉了链子,也使得我们后面临较大的挑战,也是我说的为什么要及早开始供应商的能力建设。

鼎力的数字护照解决方案。首先,数字护照的要求和背后一系列信息的集成工作,刚刚解释了,数字护照起到的是一个信息的集成工作,有一个展示的平台、管理的平台,还可以对接其他一系列的平台。这里面涉及到需要从我不同的企业内部数据湖里找到大量的数据,通过合理的方式计算集成,变成一个可以给到对应相关方展示的颗粒度的层面,就是既把合规要求的信息给到对方,同时又没有过多地泄露核心信息。怎么做呢?相信制造业的企业、朋友们,大家工厂的数字化能够已经比较全了,准备程度也比较强,但这里面还涉及到要对电池的研发、对电池的业务本身、对IT能力有大量的交叉学科的存在,需要去做很多的调研工作。

这里面是一些基本的展示,就是说怎么样通过一个标签化可以更方便地实现管理工作,鼎力有非常成熟的一套解决方案,已经和一些企业做试点,非常欢迎大家洽谈,可以共同帮助大家去解决刚刚提到的这些痛点。

时间关系,我的演讲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电池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