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4月10日上午,“奋发有为往前赶”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安徽省行政中心举行。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凯,省能源局副局长曾晓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潘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姚凯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推动光储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全国,为我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光储产业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加速穿越行业周期的关键一年。为此,我们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响应国家防止“内卷式”竞争要求,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全力推动我省光储产业提质升级,奋力实现发展规模、质量、速度往前赶,聚力打造龙头引领、链条完整、技术领先、生态完善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全力推动企业培育提质升级
一是支持优质企业并购重组。动态梳理潜在并购企业、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清单,跟进推动意向企业撮合对接,落实省级并购重组专项政策要求,在光储专项政策中对各市并购贷款给予贴息奖励。
二是支持设备更新产线改造。优化调整现有光储专项政策,综合运用省级数字化转型资金,对照《规范条件》要求及行业技术迭代方向,对关键环节产线实施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给予支持,指导更多企业申报入选行业规范公告。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统筹省市资源,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创新研发活跃、细分市场领先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全力推动产业创新提质升级
一是支持关键技术攻关。迭代发布光储产业技术攻关重点方向指导目录,持续完善全省光储技术创新攻关项目库。
二是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光储创新平台建设,接续培育一批省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是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引导龙头企业在皖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支持前沿光储技术在我省研发、先进光储产品在我省量产;用好用足“三首”等激励政策,形成光储领域“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梯次矩阵。
三、全力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
一是转变招引重点。迭代发布光储产业年度目标企业对接招引目录,将招引重点从电池、组件环节转向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关键配套和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培育一批制造装备、第三方检测认证等企业。
二是优化招引模式。充分发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主题母基金和子基金作用,支持以投代引方式招引优质企业。
三是推动协作配套。通过举办上下游供需对接活动,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将配套企业纳入供应链条、创新体系,培育价值共享、互促共进的产业链新型伙伴关系,实现协作配套、共同发展。
四是培育产业集群。支持相关市打造省级光储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合肥、滁州等市争创光储领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全力推动创新应用提质升级
一是推动应用场景创新。继续拓展光伏幕墙、光伏遮阳、光伏围栏、光伏车棚等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光伏+农业、光伏+交通、光伏+储能+充电、储能+微电网等应用示范场景库,召开现场会,发布典型案例,以示范应用促进产品推广。
二是推动应用模式创新。加大对微电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新型项目支持,推动从单纯光伏发电向光储协同、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变。
三是推动实地验证测试。支持建设不同技术实际发电量、发电收益对比验证测试场景,加快建设一批钙钛矿及叠层技术的多场景验证测试平台。
五、全力推动产业“出海”提质升级
一是提升企业出海能力。常态化开展光储企业出口相关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加快完善ESG建设、碳足迹管理;支持徽派企业国际经贸联盟组织企业抱团出海,着力构建产品出口优势。
二是搭建企业出海平台。继续深化“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定期发布光储领域境内外国际知名展会推荐目录;组织省内企业参加德国慕尼黑光伏展、迪拜光伏展等国际知名展览展会活动,不断扩大安徽光储产业国际影响力。
三是增强企业出海保障。完善安徽“走出去”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我省光储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和进出口信贷支持。
六、全力推动产业生态提质升级
一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新能源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设、改造升级新能源相关学科专业点,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活动,为光储企业提供人才招引服务。
二是强化金融赋能。用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基金及相关子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关键环节重大项目建设;遴选一批具有中长期融资需求的光储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培育主体库。
三是建强公共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市引进国内外光储领域科研机构、高端智库、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咨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
七、全力推动为企服务提质升级
一是强化助企纾困。充分发挥省光储办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部门协同、政策融通、区域联动,强化企业诉求清单闭环办理,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企有所盼、我有所为。
二是加强供需对接。优化全省光储产业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高标准打造“1+N”产业对接合作重大活动平台,持续办好光储产业“相亲大会”等重点活动,畅通资源、要素、产品供需对接渠道。
答记者问
安徽卫视记者:目前,光储产业面临周期性调整压力,在行业内卷式竞争、需求端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安徽省光储产业现状如何?
姚凯: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光储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好于全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综合实力稳居前列。2024年,全省先进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84.6亿元,实现利润100.8亿元,在全国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盈利,呈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2024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78.1亿元,实现利润5.7亿元。2024年,全省光伏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由2023年的2.3%提升至2.6%,全省先进光伏领域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4位;新培育省级创新平台58家,累计培育创建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189家省级创新平台。2024年9月,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综合竞争力十强省(市)》,安徽省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位。
二、先进产品全球领先。从出货量看,202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省新型储能全系产品产量均实现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8位。从技术水平看,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钙钛矿电池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这是该团队继2022年之后第三次刷新世界纪录;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产品获得全球首个构网技术标准认证,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个大规模燃烧测试;合肥欣奕华完成全球首台大尺寸GW级钙钛矿蒸镀设备量产交付;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合肥京东方光能下线全球首片1.2m×2.4m大尺寸钙钛矿组件。
三、市场主体争先进位。一是头部企业成绩亮眼。全省营收超百亿光储企业达10家,阳光电源、国轩高科、滁州捷泰、安徽福莱特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入选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二是中小企业提质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储领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总数达到238家,新增51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61家,其中新增2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48家。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培育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9家、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6家,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6位。滁州隆基乐叶、滁州捷泰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合肥协鑫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合肥晶澳、阳光电源、安徽能启电气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四、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一是区域布局“双极引领”。合肥、滁州光储集群入选全省首批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龙头企业加速集聚。2024年,爱旭科技、一道新能、新福兴玻璃等全球出货量前十的龙头企业落户安徽,协鑫集成光伏电池片业务总部落户芜湖;全球出货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已有6家光伏玻璃企业、5家光伏电池片企业、7家光伏组件企业、2家光伏逆变器企业、1家储能型锂电池企业和1家储能系统企业在安徽布局。三是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光伏用银粉银浆、E-POE胶膜粒子等关键配套环节实现零突破。
五、应用推广全国领先。一是装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伏累计装机4311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位居全国第2位;光伏发电利用率99.9%、并列全国第2位。全省新型储能新增装机84万千瓦,累计装机262万千瓦、增长47.2%,位居全国第12位。二是示范应用走在前列。2024年,全省新增国家级智能光伏示范企业3家、示范项目4个,位居全国第6位;累计已有示范企业9家、示范项目12个,总数位居全国第4位。2024年,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并网;全国最大、我省首个“茶光互补”项目广德誓节100MW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
六、企业“出海”步伐加快。2024年,安徽光储产业出口额达到438.7亿元,位居全国第5位,电池片、组件、锂离子电池等主要产品出口量增幅均超50%。阳光电源中标沙特7.8GWh全球最大储能项目、英国4.4GWh欧洲最大储能项目和1.5GWh东南亚最大储能项目,合同金额超百亿元。捷泰科技阿曼年产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国轩高科摩洛哥20GWh锂电池项目和斯洛伐克20GWh锂电池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近年来,光伏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综合整治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促进产业提质升级。请问安徽省在防内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潘峰:安徽作为国内较早布局光伏产业的省份之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先进光伏产业加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一是强化产业规划引领。早在2023年下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即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省光储产业发展,引导区域集聚、协同发展,防范“内卷式”竞争。同年,我省出台《关于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先进光伏产业“以提质升级为目标”,加快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创新能力升级和产业链升级,防范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和区域同质化竞争。
二是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印发《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核心企业对接招引目录(2024年)》,明确将硅料、硅片、TOPCon/HJT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环节移出招引目录,招引重点调整为产业链高价值高成长环节和国产化率偏低的配套环节。印发《进一步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要求地方“坚决遏制盲目铺摊子,审慎招引‘无资本、无技术、无订单’的跨界投资项目”。
三是引导落后产能出清。将P型电池片生产企业移出融资“白名单”,防止资金流向落后产能。督促全省各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大市场有关要求,防止对光伏项目违规补贴。印发《支持光伏储能行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若干工作举措》等政策文件,引导爱旭股份、一道新能等电池片、组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在不增加全省总体产能的情况下实现行业龙头低成本扩张。
从成效看,2024年,我们及时劝退、中止7个跨界电池片、组件项目、超80GW产能;全年未引进一家硅料、硅片(拉晶)项目,光伏电池片、组件新签约项目总产能同比减少90%和82%。全省P型产能全部出清,N型电池片产能占现有产能比重在全国率先达到100%。2024年,安徽电池片、组件产能利用率达到67.2%和56.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2和3.6个百分点;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形势下,安徽先进光伏产业实现利润100.8亿元。
新华网记者:刚刚发布人在回答中提到安徽省光储产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取得了很多方面的突破,请问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姚凯: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光储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多层次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出台实施《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编制发布《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技术攻关重点方向指导目录(2024年)》,2024年新培育光储领域省级创新平台58个;布局落地中科科乐E-POE胶膜粒子、合肥京东方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等一批前沿领域中试线。2024年以来,新认定光储领域“首台套”装备12个、“首批次”新材料4个、“首版次”软件2个。
二是大力度推动强链延链补链。印发实施《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千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育苗选种、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锻长补短、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扶优扶强、以领军企业为重点集群发展的培育体系。印发《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核心企业对接招引目录(2024年)》,先后赴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开展省市县联合招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优质项目落户安徽。
三是全方位促进产业层级提升。推动光储企业主导、参与制订7项国家标准,发布地方标准1项。引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2024年在光储领域新认定2个省级智能工厂、21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14家省级绿色工厂,并对51个光储领域数字化转型项目予以9262.6万元支持。
四是多渠道推进产业生态优化。印发《支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编制《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全年培养近300名硕博士人才、近1万名本专科人才。支持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立项建设光伏材料与器件等10个相关领域“微专业”、支持滁州学院等3所高校揭牌成立光储产业相关现代产业学院。举办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融企对接会,帮助光储企业与银行机构达成融资意向总金额112.6亿元,全省超300家企业获银行信贷支持,占比达60%以上。利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高能级平台,举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展,促进展销联动、要素对接。
五是体系化推动海外市场拓展。举办光储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业务培训,上门为重点企业送政策、送服务;组织阳光电源、华晟新能源等26家企业参加国际知名专业展,达成合作意向订单近1500万美元。2024年安徽出口信保服务支持全省光储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20.6亿美元,安徽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光储贷款13亿元,均实现增长。
六是谋实招促进市场推广应用。编制印发《安徽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开展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印发《安徽省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引导多场景布局储能项目。创新储能调用价格政策,着力化解配建储能“越用越亏”难题;优化分时电价政策,进一步拉大峰谷价差,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支持独立储能调用,明确“零充高放”独立新型储能补偿标准,大力推进独立储能和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
七是强服务引导产业有序发展。印发实施《进一步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并实施25条汇聚资源、帮扶企业的具体举措。上线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供需对接平台,目前已入驻光储企业492家、服务机构24家,发布供需对接需求145条,促成合作30余次。举办光储产业供需对接“相亲大会”,全年促成36家光储企业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35亿元。
安徽日报记者:2024年,省工信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请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曾晓明: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对保障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光伏新增装机带动下,安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与先发地区相比,我省在政策力度、示范效应、标准规范、电力市场建设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从自身发展需求看,我省现有储能应用规模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相对有限,对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的支撑能力仍需提升。因此,亟需省级层面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协同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的合力。
《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从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看,《实施方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安全可靠与效益优先相统一,示范先行与梯次推广相衔接,推动应用场景拓展、经济价值提升,助力全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到2025年全省累计装机规模不低于300万千瓦,到2027年不低于450万千瓦、力争达到500万千瓦,培育一批示范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建立和完善适宜新型储能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商业模式和标准规范。
从重点方向看,《实施方案》重点支持锂离子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铅炭电池、压缩空气等技术相对成熟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化应用,支持钠离子电池、半固态锂电池、重力储能等新兴储能技术示范应用,支持氢储能、热储能等具有长时储能应用潜力的技术探索应用场景和模式。
从重点领域看,《实施方案》聚焦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大应用场景,支持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开发建设,支持围绕大规模新能源汇集、负荷密集接入和电压支撑能力不足的关键电网枢纽点布局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支持围绕高能耗企业、大数据中心、5G基站、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等终端用户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
《实施方案》针对我省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4项重点任务和12条具体举措,着力突破新型储能推广应用难点堵点。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电源侧储能建设调用,支持新能源配建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电力中长期交易,明确新能源配建储能调用价格补偿机制,化解配建储能“越用越亏”难题。加大电网侧储能扶持引导,拓展新型储能应用项目优惠政策覆盖面。支持用户侧储能扩大应用,适时优化分时电价政策。
二是开展示范场景应用。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低碳园区、光储充一体化等方向,每年遴选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案例,通过各类平台开展宣传推介并予以支持。搭建线上平台,开展线下活动,促进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支持省属企业结合自身条件率先开展示范应用。
三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持续优化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方式,支持新型储能等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中长期市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提高新型储能运行收益。加快推动电力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正式运行,有序放开独立储能电站中标调频容量占调频总量总需求的比例限制。
四是指导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滚动更新全省新型储能年度实施项目清单和储备项目清单,有序引导新型储能项目开发。出台用户侧电化学储能并网流程和技术导则,明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全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报装流程。指导企业对标《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加强技术研发、工艺改进、质量管理,对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从保障措施看,《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协同监管和规划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下一步,省光储办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深化协同合作、完善支持政策,不断优化我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环境,奋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经济报记者:您刚才提到安徽省鼓励支持光伏储能行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请问具体从哪几方面着手推动?
潘峰:为支持我省光伏储能行业企业并购重组,培育壮大光伏储能优势企业,平稳出清存量低效资产,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高质量推进光伏储能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省光储办出台《支持光伏储能行业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若干工作举措》,明确了五方面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光储产业兼并重组工作。
一是明确重点方向,明确支持并购光储行业先进产能和优质资产,支持钙钛矿单结电池、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储能等重点领域通过并购重组加快技术布局。
二是编制并购清单,编制潜在并购企业、拟引进战略投资企业“两个清单”。
三是做好交易撮合,建立光储行业并购重组信息交流机制,常态化做好“两个清单”意向企业之间的撮合对接。用好省优质中介机构库、金融机构库,为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提供专业服务,提高重组效率和成功率。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支持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母基金等设立并购重组子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为光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提供支持;鼓励各市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光储行业并购重组。
五是强化统筹协调,深入落实《安徽省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若干政策》,在税务、金融、土地、职工安置等方面支持光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