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围绕新能源产业的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布局也在加速扩充,其中处于补链环节的电池回收利用,正逐渐崭露头角。在大龙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中,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的企业,在集群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近日,笔者走进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全新的生产设备整齐排开,运转声不绝于耳,各项作业操作井然有序,从各地回收的“退役”废旧动力锂电池经过浸出、固液分离、去渣、萃取提纯等流程,摇身一变成为“黄金原料”。
“正极材料厂不合格的产品、边角废料、拆解后的废旧动力锂电池等都是我们公司生产的‘黄金原料’。”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明说,“公司采用‘浸出净化—萃取—电池材料制备’流程,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提取镍、钴、锰、锂作为生产动力电池的原料,再重新进行供给。目前,回收率达95%以上。”
据悉,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22年6月落户开发区。次年2月,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年处理5万吨废旧动力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正式启动,分两期实施建设。去年3月,项目一期碳酸锂车间进入试生产,今年2月,一期镍、钴车间也进入了试生产阶段,现一期已基本建设完工,累计生产工业级碳酸锂1500余吨,实现产值约2亿元。
“去年6月,公司投了大概2000万元与中南大学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对现有的工业级碳酸锂生产线进行技改提纯,现设备安装和调式工作都已完成,预计今年4月底开始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纯度将达到99.5%以上。”杨志明说道。
二期项目将于今年6月之后根据市场情况有序推进,待两期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综合利用1.2万吨三元黑粉及3万吨含锂中间物料,年处理废旧动力锂电池5万吨,预计年产值达13亿元,纳税总额不低于4800万元,解决就业200人。
去年,开发区以“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无废园区模式作为贵州唯一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其中,园区动力锂电池综合回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补链环节的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园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形成产业配套、互补、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开发区资源循环高效绿色发展。
“得益于开发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园区内集群丰富,企业相对集中,公司生产的产品在园区内部就可以实现供需消化,极大减少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杨志明表示。
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电池回收领域不断深耕,成功实现了碳酸锂等多种电池用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并成功进入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为推动开发区乃至全国的锂电产业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该公司将向消费电池材料领域高端化发展,不断促进动力锂电池回收和有价金属回收成果转化和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循环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