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国内新闻 返回

新型器件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作者:金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介电储能领域最高纪录被刷新。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联袂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相关成果4月11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论文第一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刘亚静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储能器件包括锂电池、超级电容器、介电储能器件等。其中介电储能器件凭借其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高温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可以瞬时释放高电能的使用场景。在起搏器、电动汽车、电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介电储能器件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长期以来,介电材料的储能密度显著低于锂电池等主流储能技术,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的瓶颈所在。”刘亚静介绍,“为介电储能器件施加电场过强时,器件材料的绝缘性被破坏,电子会像‘失控’一样大量流动,瞬间形成导电通路,导致电流剧增,可能引发短路或器件损坏,所以,研发能耐受电击穿的介电储能器件至关重要。”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创新性地在宽禁带绝缘介电材料中采用“树枝状纳米极性结构”的设计策略,构建了纳米复合薄膜模型体系。

“在复合结构中,宽禁带绝缘介电材料的带隙比传统材料更宽,因此更耐高压、高温,储能性能也更强。而树枝状的结构,又可以阻挡电击穿过程中电束的击穿路径,所以器件更耐高压。”刘亚静介绍。

科研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他们构建的长宽为5毫米、厚为100纳米的介电储能器件,在7.4兆瓦/厘米的电场下,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这刷新了介电储能领域国际最高纪录。同时,该器件具备80.7%的储能效率,在-100℃至170 ℃宽温区范围及1010次疲劳循环测试下,仍保持稳定性能。

“此次研究为高性能储能器件开发提供了创新性策略。”刘亚静表示,未来,研究团队也将研制尺寸更大的硅基介电储能器件,为产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分享到:

关键字:新型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