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首屏板块>碳足迹与ESG 返回

国网四川电力:“分钟级锁定”碳足迹 助力企业降碳提效

作者:张懿玲 冯文韬 姚宬丞 来源: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4月3日,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中心的监测大屏上出现“红色预警”——四川省某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异常攀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数据监测分析中心专责彭莘然迅速从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中调取“碳排一张图”应用,快速锁定某光伏企业。该企业违规启用单晶炉导致异常排放,其今年的碳排放量已达1564.36吨,超过了预警线的10%。

彭莘然随即通过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的子平台——能源消费态势管理平台生成核查工单,并向属地监管部门推送告警信息。“过去这类问题需要由执法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到现场核查,现在通过‘碳排一张图’应用,就能实现‘分钟级’锁定。”彭莘然介绍。

四川是全国清洁能源基地,水电及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85%,但碳排放管理长期面临数据分散、核算滞后等问题,现有核算体系亟待升级。作为西南地区首个省级电碳融合监测平台,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于2023年6月上线,其核心算法“电-碳”分析模型可动态解析企业用电与生产工艺特征,实时测算碳排放强度,实现碳足迹精准追踪。

“平台上线后,我们不断优化算法,使碳排放数据获取周期从传统的一年半缩短到一个月。”国网四川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中心主任陈泰龙介绍,今年1月,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中心正式成立,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成为其核心载体。

“模型能透视生产线上每一千瓦时电的碳排放足迹。”陈泰龙以绵阳某医院为例展示了“电-碳”分析模型的“实战能力”。面对该医院就诊量攀升与设备老化导致的能耗连年上涨情况,国网四川电力通过“电-碳”分析模型智能诊断并开出节能“药方”。医院据此开展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和节能技术改造。医院后勤保障部主任算了笔账:“电梯改造后每月节电0.4万千瓦时,热水系统变频改造又省下0.7万千瓦时,年均节约用电量约17万千瓦时,全年电费减少11万元。”

“监测不是目的,治理闭环才是关键。”陈泰龙指着监测大屏上的“四图联动”监测体系介绍。为了实现“监测-预警-治理”闭环,2022年,国网四川电力通过整合多维数据创新构建了“四图联动”监测体系——通过“碳排一张图”实时追踪工业排放热点,“碳汇一张图”核算生态固碳能力,“碳热一张图”定位高能耗生产环节,“碳策一张图”智能匹配减排政策,形成从监测到治理的完整链条。

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这套体系又在高耗能行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3月份,该系统便捕捉到4起异常排放事件,乐山某主营高纯晶硅生产的外贸企业异常排放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碳排一张图”中的“用能溯源分析”功能,国网四川电力技术人员精准识别该企业生产用电中非清洁能源占比超标,测算出其年减碳潜力。随即,技术人员为该企业定制绿电交易方案,助力企业获得全省首张清洁能源消纳凭证。

雅安某新材料科技公司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体系的效能。该企业此前因生产工艺粗放,长期面临能耗超标压力,持续被标记为“红色预警”状态。1月,四川省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中心通过“碳策一张图”动态匹配该企业生产数据与减排政策,指导其开展余热回收系统改造、设备智能变频升级等技改措施。经系统化治理,该企业年综合能耗逐步降至21369.55吨标准煤,控制在项目批复能耗值的90%以内。

分享到:

关键字:碳足迹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