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期,全国首批车网互动(V2G)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发布,包含9个试点城市和30个试点项目,标志着我国车网互动技术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替代燃油车,产生大量灵活的电力资源;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消纳难题再次冒头。在此背景下,相关技术逐渐从理论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多层级车网互动政策体系逐渐完善,V2G成为突破困局、连接交通与能源两大领域的创新纽带。
按照规划,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将分别初步建成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和实现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目标之下,如何进一步激活车网互动市场、鼓励成千上万新能源车主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成为当务之急。唯有突破现实困境,才能踏上发展坦途。
首先是技术标准之困。目前,车网互动的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整体不高,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之间缺乏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之间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车网互动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电网、充电设施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技术标准和协议并不完全一致,亟需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互信互认。
其次是电池寿命之忧。尽管车企在通过多种手段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但很多车主还是免不了担心若参加车网互动,电池寿命会不会衰减?会不会加速二手车贬值?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增加额外的安全隐患?
第三是利益协同之艰。电网企业期望通过V2G降低调峰成本,车企担心影响车辆保修,用户在意0.3元/千瓦时的峰谷价差是否划算。不同主体利益诉求交错,导致部分车主和社会资本观望情绪浓厚。这需要完善资源聚合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规则,优化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探索车网互动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规范有序推动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开放共享。
最后是认知跨越之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用户对电力服务的需求从“用上电”转向“用好电”,对电力资源紧缺和新能源的了解程度增加,民众法治意识和降碳意识增强。如何让更多新能源车主从“知其然”到“用其利”,成为全面推广关键,这需要持续加强清洁低碳教育,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其中。例如打消新能源车主对充放电安全的顾虑、算好经济账、对车辆折旧有量化承保。
面对现实困境,实践才有出路。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首次实现跨省联动,南方电网经营区内5省区63个城市中,超过10万辆次的新能源汽车参与车网互动。全国最大规模车网互动实测在深圳启动,全市超过760个充电场站超过1.7万车次参与其中……可以看到,全行业坚定在实践中破题,正在进行制度和技术的双重创新,为车网互动提供“中国方案”,让汽车从单纯的“用能者”变身为灵活的“充电宝”和“调节器”,这不仅重塑能源与交通的关系,更将重构人与能源的关系——每辆新能源汽车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活性细胞,每位车主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共建者。这是一条探索创新之路,也是一条试错破局之路,它将引领我们通向智能零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