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根据国际咨询公司ICF的报告,受益于经济增长、人工智能发展和电气化水平提高,2028年美国电力需求预计将较2025年增长9%,而到2050年预计将增长57%。其中,人工智能所依赖的数据中心需要稳定的电力支持。
近两年,亚马逊、谷歌等科技企业呼吁政府建造更多核电项目,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投资核电领域。亚马逊宣称其2024年在核工业领域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微软则重新启用三哩岛核电站。但投资大型核电站并不能实现就近供电,这些数据中心仍需从电网购电。因此,也有一些科技企业将目光投向SMR(模块化小型堆),期待实现就近直接供电。SMR研发部署也成为意大利、日本等国复兴核电的重要政策方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利好核电。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美国,SMR仍只停留在方案阶段,尚未有项目正式投运。行业预测,示范项目最快也要2030年末才可能建成。
另一个原因则是经济成本较高。核电发展过程经历由小到大的堆型变化,大型核电机组具有更好的规模效应,能实现更低的度电成本,像中国这样的核电大国目前建设机组均为百万千瓦规模,这也是小型核电机组在过去不吃香的重要原因。SMR项目需要在制造和建设成本上更加努力,方可平衡其发电成本劣势。
ICF报告认为,联邦政府的投资税收抵免(ITC)是SMR投资的重要利器,如果没有投资税收抵免政策,SMR在几乎所有的成本和收入场景中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回报。因此,未来税收优惠政策能否延续将决定SMR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传统核电站的业主,即各大电力公司,对于短期内核电项目商业可行性也并不看好。NRG Energy的首席执行官Lawrence Coben认为,这些科技公司跟SMR新兴企业之间的约定并不严肃,比如,这些约定既未规定交付时限,也未明确逾期交付的违约金条款。
与美国相比,中国模块化小型堆已经进入建设阶段:位于海南昌江的“玲龙一号”示范工程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目前,其主泵已成功验收发运。不过,该示范工程的建设与数据中心用能并未直接挂钩。
从中国国内数据中心的部署看,位于城市的数据中心周围土地资源紧张,不一定能为小堆建设提供场址,而位于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有其他清洁能源可以利用。而且,目前中国尚未有在内陆省区建设核电站的先例,小堆能否突破这一限制仍待观望。
对于在沿海核电厂址建设小堆,则需进行经济性评估:可以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为何要浪费厂址资源建一个小堆呢?SMR未来可能的突破口仍主要集中在示范堆型建设,而非满足数据中心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