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安徽光储产业依托创新驱动与生态赋能,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全国新能源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澎湃
截至2024年底,全省光伏累计装机4311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2024年,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国轩新能源(庐江)有限公司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顺利并网;爱旭科技、一道新能、新福兴玻璃等全球出货量前十的龙头企业落户安徽……
感受光储产业跃动的活力,了解能源转型发展的速度和热度,安徽是一扇重要“窗口”。
走进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标准生产车间,只见多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1000多台物流机器人来回穿梭。多道工序后,平板电脑大小的光伏电池片从这里接续下线。
近年来,这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远销海内外。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公司建立了2万余平方米高标准实验室及中试线,现拥有4个高标准实验室、1个CNAS检测中心、1条中试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捷泰新能源“MoNo”系列高效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经突破26.3%,位居行业前列。
追“光”逐“能”,光储涌动澎湃活力的背后,政策是底气。
去年,我省印发实施《进一步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并实施25项汇聚资源、帮扶企业的具体举措,上线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供需对接平台。
在这些措施的助力之下,目前我省已入驻光储企业492家、服务机构24家,发布供需对接需求145条,促成合作30余次。举办光储产业供需对接“相亲大会”,去年促成36家光储企业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35亿元。
同样,在光储市场中,多个主体纷纷争先进位,头部企业成绩亮眼。
全省营收超百亿元的光储企业达10家,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轩高科”)、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福莱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入选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行业领跑
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安徽光储企业在持续提升技术方面奋勇争先。
去年,围绕光伏钙钛矿领域,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欣奕华”)成功将显示蒸镀技术拓展应用,推出全球首台GW级大尺寸钙钛矿蒸镀机,实现技术“破圈”与行业领跑。
12年来,合肥欣奕华一直在长三角布局,不仅扎根合肥,并在苏州设立了研发中心,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水平。
合肥欣奕华在领域内的“硬核领跑”在安徽并非个例。
2024年,合肥京东方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线全球首片1.2m×2.4m大尺寸钙钛矿组件,标志着京东方在钙钛矿光伏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科研驱动产品升级,产业反哺科研提升。
“后续将持续强化在钙钛矿光伏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不断验证与优化材料体系、结构设计、工艺路线等,以期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寿命水平。”公司负责人表示。
同年,安徽光储领域“硕果”频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钙钛矿电池认证稳态效率性能达26.7%,该团队继2022年之后第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
在产品出货量上,技术水平的领先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数据显示,2024年,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华晟新能源异质结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省新型储能全系列产品产量均实现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阳光电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累计订单量均位居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8位。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安徽在多层次推进光储行业创新能力建设上做出特色。
出台实施《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编制发布《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技术攻关重点方向指导目录(2024年)》,2024年新培育光储领域省级创新平台58个;布局落地中科科乐E-POE胶膜粒子、合肥京东方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等一批前沿领域中试线。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引导龙头企业在皖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支持前沿光储技术在我省研发、先进光储产品在我省量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凯表示,要用好用足“三首”等激励政策,形成光储领域“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梯次矩阵。
扬帆出海
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之下,出海已成为检验产业发展的“试金石”。
在出海大潮中,安徽本土的光储制造业脱颖而出,成为双碳时代的“弄潮儿”。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2024年下半年,阳光电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出海“成绩单”。
2024年10月,阳光电源公布《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新增境内基础A股股份的发行预案》,计划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拟赴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悉,项目顺利实施后,阳光电源将新增20GWh储能系统生产能力。
“产能扩张有助于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保持先发优势,提升公司在储能领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巩固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针对本次“出海”活动,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外上市成为阳光电源国际化战略的鲜明注脚,企业同时在国际市场接连斩获多个“大单”。
2024年11月,与英国Fidra Energy签署了4.4GWh储能项目,为欧洲最大储能合作协议;2024年12月,与菲律宾上市企业Citicore Renew?鄄able Energy Corporation(CREC)签署1.5GWh储能系统合作协议,助力东南亚最大光储融合项目。
年初,在2025年日本国际二次电池展(BATTERY JAPAN)上,国轩高科携全新首发的国轩自研7MWh集装箱储能系统及多款电池产品参展,并与多家国际知名能源企业达成总规模超7GWh的合作。
国轩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公司稳步拓展日本储能市场,已成功交付冲绳县、大阪府、茨城县、九州地区、东北地区等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为当地新能源发展和电网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品的强势出海,让企业发展后劲更足。
“2025年,将常态化开展光储企业出口相关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加快完善ESG建设、碳足迹管理;支持徽派企业国际经贸联盟组织企业抱团出海,着力构建产品出口优势。”姚凯介绍。
与此同时,我省着力增强企业出海保障,为企业远征注入“强心剂”。完善安徽“走出去”公共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加大对我省光储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和进出口信贷支持。
过去一年,安徽出口信保服务支持全省光储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20.6亿美元,安徽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光储贷款13亿元,均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