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公布了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等9个城市,这些试点将按照“创新引导,先行先试”的原则,探索模式清晰、可复制推广的车网互动市场化机制。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行业内对车网互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车网互动涉及的技术难点不多,但要建立可持续的市场机制、实现规模化应用还面临诸多困难。试点先行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打下基础。
在此之前,部分地区陆续开展过小规模的验证活动,初步证实了车网互动的可行性。这次试点对车网互动的形式和规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参与试点的地区需要全面执行充电峰谷分时电价,力争年度充电电量的60%以上集中在低谷时段。参与试点的V2G(Vehicle-to-Grid)项目放电总功率原则上不低于500千瓦,年度放电量不低于10万千瓦时。
车网互动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体现其价值,而要吸引更多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运营商参与车网互动,合理的价格激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目前,以峰谷分时电价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已经相对成熟,例如,广东就利用分时电价引导私人充电桩在低谷时期充电,2024年,私人充电桩超过八成的充电量集中在低谷时段。
不过,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电动汽车的充电量也在增加。在部分城市,由于受到峰谷分时电价的引导,电动汽车在凌晨以后集中充电,原本的低谷时段也变成了用电高峰时期。针对充电桩的分时电价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以适应电动汽车充电情况和社会用电需求的变化。
长远来看,有序充电只是车网互动的一个层面,未来更重要的是发挥电动汽车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与其他种类的资源一起竞争合作,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提供重要支撑,这需要试点城市先行总结出可复制的经验,再进行推广。
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昆明、重庆等大城市,这些城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和相关政策支持力度较大,更有意愿参与车网互动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广。
例如,深圳在3月28日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实测,当日深圳市超760个充电场站的1.8万个充电桩、超过1.7万车次参与互动,互动电量达8.8万千瓦时。上海已经建成30万千瓦智能有序充电网络和2万千瓦V2G放电能力,并且对公用充换电设施、小区智能充电桩、智能车网充放电互动示范等进行财政补贴。合肥也出台相关政策,对V2G充电桩改造、充电设施运营商、负荷聚合商等进行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