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项目管理>电站事故及应急消防管理 返回

电池储能系统故障模式、失效风险及应对策略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旭和储能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电池储能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将深入分析电池储能系统的故障模式、失效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02

电气典型故障模式及失效风险

(一)电池过充过放故障

故障模式:在充电过程中,若充电控制策略失效或充电设备出现故障,电池可能会被过度充电。例如,电池管理系统(BMS)对充电电压的检测不准确,无法在达到电池额定充电上限电压时及时停止充电。同样,在放电过程中,可能因为负载突变或BMS对放电控制不当,导致电池过放。

失效风险:过充会使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电池鼓包,严重时可能引发电池爆炸。电池过放则会导致电池极板不可逆的硫化或其他化学反应,使电池容量永久性下降,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并且可能造成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

(二)电池短路故障

故障模式:电池内部短路可能是由于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杂质混入、电池极板损坏或者长期使用导致的枝晶生长穿透隔膜引起的。外部短路可能是因为电池组连接线路绝缘损坏、安装不当使正负极直接接触等原因造成。

失效风险:短路会瞬间产生巨大的电流,使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引发热失控,产生燃烧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同时,短路会对电池本身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大量的热量还可能损坏周围的电池和电气设备。

(三)电气连接故障

故障模式:电池储能系统中的电池通过大量的连接线和接头组成电池组。连接点可能出现松动、腐蚀等情况。例如,长期在高湿度环境下,连接点的金属部分容易生锈,或者在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震动导致连接螺丝松动。

失效风险:连接松动会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在充放电过程中,连接点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连接点的损坏,还可能引发火灾。连接点腐蚀会降低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导致电池组的电压、电流传输异常,影响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

热管理典型故障模式及失效风险

(一)冷却系统故障

故障模式:对于液冷系统,可能出现冷却液泄漏、水泵故障或者热交换器堵塞等问题。冷却液泄漏可能是由于管道老化、接头松动等原因造成。水泵故障包括电机损坏、叶轮卡死等情况。热交换器堵塞可能是因为冷却液中的杂质沉淀。对于风冷系统,风扇故障是主要问题,如风扇电机烧坏、扇叶损坏等。

失效风险:冷却系统故障会导致电池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随着电池温度不断升高,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使电池性能下降。当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如锂离子电池超过80℃),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或爆炸,同时高温也会对电池管理系统等电气设备造成损坏。

(二)温度传感器故障

故障模式:温度传感器可能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精度下降、线路断路或短路等情况。例如,温度传感器的热敏元件在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发生性能变化,使测量的温度与实际温度存在偏差。

失效风险:如果温度传感器故障,热管理系统会无法准确获取电池温度信息。可能导致冷却系统不能及时启动或停止,使电池温度失控。例如,当电池温度已经过高,但传感器误测为正常温度,就不会启动冷却措施,从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等严重后果。

(三)控制策略故障

故障模式:热管理控制策略是基于一定的算法和规则来调节冷却系统的运行。如果控制策略软件出现漏洞或者控制参数设置错误,就会导致热管理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例如,在电池温度与冷却系统运行之间的控制逻辑出现错误,使得冷却系统不能根据电池温度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节。

失效风险:错误的控制策略会使冷却系统不能有效地控制电池温度,导致电池在不合适的温度环境下运行。这会加速电池的老化和性能下降,增加热失控的风险,最终可能导致电池系统的失效。

应对策略

针对电池储能系统的故障模式和失效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加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可靠性:定期对BMS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对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的准确监测和控制。采用冗余设计,提高BMS的可靠性。

2.优化充电控制策略:开发更加智能和精确的充电控制算法,避免电池过充和过放。同时,对充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提高电池制造质量:在电池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生产工艺,防止杂质混入和极板损坏。采用高质量的隔膜材料,抑制枝晶生长,降低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

4.加强电气连接的维护:定期检查电池组的连接点,确保连接牢固,防止松动和腐蚀。在高湿度环境下,采取防潮措施,如使用密封胶等。

5.完善冷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对于液冷系统,定期检查冷却液的液位和质量,及时更换老化的管道和接头,确保水泵和热交换器的正常运行。对于风冷系统,定期清洁风扇和散热片,确保散热效果。

6.提高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选用高质量的温度传感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同时,采用冗余的温度传感器配置,提高温度测量的可靠性。

7.优化热管理控制策略:对热管理控制策略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根据电池温度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调节。定期对控制策略进行更新和优化,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性能。

通过以上应对策略,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储能系统的故障风险,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分享到:

关键字:储能安全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