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讯:——专访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所副所长、虚拟电厂研究团队负责人黄碧斌
■本报记者 苏南
《中国能源报》(2025年04月14日 第 07 版)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动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份针对虚拟电厂的国家级专项政策。《意见》发布会给虚拟电厂行业带来哪些机遇?编制《意见》的考量因素有哪些?《中国能源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互联网所副所长、虚拟电厂研究团队负责人黄碧斌。
系统指导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报:制定《意见》的初衷和意义是什么?
黄碧斌:近年来,我国风光新能源高速增长,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不断加大,虚拟电厂作为聚合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和市场交易,促进供需协同的新型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迎来蓬勃发展,但当前仍面临内涵认识不统一、市场机制需健全、标准规范体系需要尽快建立等问题,到了需要国家级政策文件进行规范引领、系统推进的关键时刻。《意见》作为我国第一份针对虚拟电厂的国家级专项政策,将为系统推进虚拟电厂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常态化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首先,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政策法规先行是产业规范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意见》 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将为虚拟电厂发展提供系统指引。
其次,《意见》明确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基本建设原则,将有助于发挥虚拟电厂的桥梁作用,带动需求侧海量的主体参与电力交易,增强交易主体多元性、创新交易品种、激发市场活力,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提供新兴助力。
再次,《意见》明确了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机制要点,将有助于推动虚拟电厂将单体容量小、分布散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聚沙成塔”,为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贡献规模化调节潜力。
最后,《意见》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将有力推动虚拟电厂从试点示范转向商业化运营,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广阔的商业机遇,促进产业生态繁荣发展。
中国能源报:在《意见》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黄碧斌:《意见》编制充分考虑了虚拟电厂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通过政策指导地方实践,将有效打通关键环节的堵塞点。
从规范发展来看,《意见》明确了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有助于统一行业共识,减少区域间认识差异和标准的不一致性,便于行业围绕核心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则。
从产业发展来看,《意见》通过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提供切实的补贴激励,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参与,将会加快推动虚拟电厂及其关联产业规模化发展。
从参与市场来看,《意见》明确了参与市场机制的基本原则,促使各省份参照制定具体的规则,以便尽快让运营商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实现虚拟电厂的常态化运营。
从管理效能来看,《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要针对虚拟电厂建设、接入、调试、测试、上线等建设运营关键环节制定管理办法,后续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发展过渡
中国能源报:您能否介绍当前虚拟电厂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应用现状?
黄碧斌:虚拟电厂利用先进通信控制技术和管理手段,将一定区域内地理位置相对分散、难以直接调度的电力需求侧资源进行聚合优化,形成具备类电厂特性的新型主体,根据市场价格和控制信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电力系统运行,能够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发挥调节价值。
我国虚拟电厂处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发展过渡阶段。政策方面,国家层面近一年来出台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配电网发展、新型主体发展等相关政策中均有条款提及虚拟电厂,涵盖其发展方向、功能作用、参与市场方式等多个方面;山西、宁夏、上海、广东等省区根据本地虚拟电厂发展阶段和地方特色,出台了专项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系统性推进发展。市场方面,《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将虚拟电厂单列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山西、广东发布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交易的细则,已基本明晰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现货市场、政策性需求响应三种收益模式。实践方面,发电集团、电网企业、民营企业均在加速探索,国网冀北公司建设聚合大量蓄热型电锅炉错峰启动,为夜间大发的风电腾出消纳空间。上海奥动充换电虚拟电厂利用负荷侧可调节资源协助电网调频,展示了短时响应能力。山西风行测控虚拟电厂连续参与现货市场运行,实现持续性调节。
近年来,开展虚拟电厂业务的运营商大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虚拟电厂最大调节能力已达到千万千瓦级。
中国能源报:在您看来,虚拟电厂发展有哪些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黄碧斌:虚拟电厂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新业态,部分省市出台激励与补贴政策促进其发展,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纵深推进,未来参与市场类型及收益渠道将得到进一步拓宽。这不仅能够激发需求侧的参与主体积极参与电力交易,也为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商业潜力,为能源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此外,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市场参与能力是虚拟电厂运营商发展重点。一方面,运营商需强化技术研发,提升负荷与新能源出力预测能力、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交易辅助决策能力、聚合资源实时调控能力,从而提升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需要在发展虚拟电厂业务的过程中积累客户、技术、数据资源,延伸拓展节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成为多维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中国能源报:未来虚拟电厂将在哪些领域实现创新和突破?
黄碧斌:在数字化技术领域,虚拟电厂将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秒级的响应调度指令,提升系统的敏捷性和效率。同时,开发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精度负荷预测模型,进一步优化能源管理。此外,深度融合5G通信技术,确保海量终端设备的实时交互和数据传输,为虚拟电厂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在市场交易领域,虚拟电厂将实现全面参与电能量、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多类型市场,以及“日前、日内、实时”等多时间尺度市场和“省间、省内”等多空间尺度市场,充分发挥虚拟电厂灵活可调的技术特性,带动海量的需求侧小微资源参与市场交易,助力电力市场创新发展。
在商业模式方面,虚拟电厂将不断拓展“虚拟电厂+”的生态体系,发展“虚拟电厂+节能”“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丰富运营商的盈利渠道,为虚拟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