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返回

中绿中科:聚焦储能难题 深耕液态空气储能领域

作者: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京报网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近年来,东城区这片充满机遇与活力的土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滋养下——从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的精心呵护,到能级提升的强力助推,再到配套强链的坚实保障,以及品牌创优的引领激励,催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

在东城注册的版图上,已有经认定的19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3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生长,更有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傲立潮头。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关于梦想、拼搏与突破的精彩故事。

东城区融媒体中心携手中关村东城园、区经信局,重磅推出“明日之星在东城”专栏。我们将带着探索的热忱与期待,走进东城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中的“尖子生”,深入探寻细分行业里的“领头羊”,挖掘它们从萌芽到茁壮的成长之路,展示那些令同行惊叹的“独门绝技”,探寻隐藏在成功背后的密码。本期走进的是中绿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绿中科”)。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作为10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惊艳亮相,吸引全球目光。这项技术让空气变为“电池”,为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装上“稳定器”。成果背后,是来自东城区的企业中绿中科的扎实深耕。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绿中科凭借卓越技术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推动着东城区科技产业发展以及全国能源产业变革。

聚焦储能难题

深耕液态空气储能领域

“中绿中科始终专注于液态空气储能这一细分领域,深耕技术,力求将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中绿中科总工程师、首席专家季伟表示。当下,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我国积极推进新能源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成为制约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难题,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中绿中科精准锚定液态空气储能赛道,致力于攻克核心技术。其研发的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犹如为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装上“稳定器”。

除了为新能源配储以外,在用电低谷期,该技术将多余电能转化为液态空气储存,如同把能量“锁”进“宝瓶”;用电高峰时,再释放液态空气,转化为电能反哺电网,实现“削峰填谷”,有效缓解电网压力。与传统储能技术相比,该技术通过高压压缩和低温液化空气,大幅提升能量存储密度,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90后”挑大梁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为突破技术瓶颈,中绿中科汇聚了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及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具有丰富的科研和工程经验。总工程师季伟,深耕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研究领域长达十几年,从项目最初的基础研究阶段就全身心投入其中,一路见证并推动项目走到如今即将投入应用的关键阶段。“这些年,看着项目一步步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每一个阶段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季伟感慨地说。

中绿中科“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在青海格尔木落地。在格尔木施工现场,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团队成员基本都是“90后”工程师,平均年龄32岁。虽然年轻,但他们专业功底扎实,且充满干劲。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诸多工程难题接踵而至。从阀门选型到管道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关乎项目成败。由于项目每日充放电频繁,关键设备在高/低温、高/低压的复杂工况下运行,极易出现疲劳损坏。面对这些难题,“90后”工程师们毫不退缩。曾经在换热器选型设计时,团队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夜以继日的技术论证,选用了创新的换热器形式,不仅提升了系统性能,还节省了2500万元建设成本,充分展现了公司“专精”的实力。

在项目现场,他们每天召开晨会,梳理项目存在的问题,明确当天的任务。白天,大家在现场紧密协作,指导安装工人作业,严格监督安装质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晚上,又聚在一起深入探讨系统关键的开车流程等工艺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他们就一起查阅资料、分析数据,常常讨论到深夜。

打造全球“扛鼎之作”

收获行业高度认可

中绿中科打造的“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无疑是行业内的一个重磅科技成果。“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液态空气储能领域的‘扛鼎之作’,无论是储能功率还是容量都将位居世界前列。”中绿中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时难掩自豪。

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现场。

该项目作为国家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由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攻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自主化率达100%。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深低温梯级蓄冷技术,实现了从百千瓦级到万千瓦级的规模化跨越,有力推动了我国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化进程,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

凭借这一特色项目,中绿中科在行业内收获了无数荣誉。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能源领域第四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公司还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行业首个团体标准,并牵头组建中国液态空气储能产业联盟,吸引众多行业上下游核心企业加入,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在企业评定方面,中绿中科先后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今年,公司正全力冲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长期坚持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累了大量核心科技成果,在行业内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季伟分析道。

拓展多元应用

助力能源与生态双赢

中绿中科积极谋划多元产业布局,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开拓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希望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为不同行业提供创新的能源解决方案。”季伟表示。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着众多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冷能,以往这些冷能大多被浪费,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中绿中科计划利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回收这些高价值冷能辅助空气液化,不仅提高液态空气储能效率,还能实现大规模冷能的高效梯级利用,助力海洋生态保护,实现能源与生态的双赢。“去年,公司已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稳步推进这一创新方案”。

此外,中绿中科还将目光投向传统火电领域。未来,传统火电站向深度调峰电站转型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绿中科的技术能够帮助火电自我吸收更多的低谷负荷,在用电高峰时释放储存的电能,有效提升火电调峰能力。同时,该技术与工业园区的结合,可实现冷热电气多能联供,为园区提供综合能源服务,推动工业园区绿色、高效发展。

中绿中科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东城区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我们有力保障。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季伟感慨道。

中绿中科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东城区的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特色的项目成果和创新的布局规划,在储能领域异军突起,成为东城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不仅为解决能源难题、推动能源转型贡献重要力量,也为东城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

关键字:液态空气储能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