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数智化储能系统>储能安全与消防 返回

“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能否让电动汽车不再起火、爆炸?

作者:刘丁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

中国储能网讯:2025年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4月14日、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在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政策解释图文,引发媒体广泛报道,称其将电池“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能否让电动汽车起火、爆炸事件不再发生?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在这样的场景下,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GB38031-2025最重要的修订项目就是关于热失控,要求单个电芯出现热失控后,整个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根据GB38031-2025,在进行不起火、不爆炸项目测试时(此项目名称为热扩散测试),可以通过在外部加热电池包、针刺电池包、在电池包内部放热源加热三种方式,诱发内部热失控,观察电池包,只有不起火、不爆炸、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的产品才算是达标,才允许进入市场。

“在这样的场景下,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国一家一线动力电池企业电池测试部门总工程师王杰对南方周末说,如果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话,燃烧需要氧气,可通过控制电池包内部封闭性,控制内压高于外压,保证无空气,就能控制燃烧扩散;也可通过结构设计,填充气凝胶等隔绝物质,把燃烧限制在单个电芯,控制燃烧扩散。

大部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拥有此能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编制说明,截至2025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有78%的企业具备此类技术储备,另有14%的企业预计将在2026年-2027年具备此项技术。

实际上,近些年,不少企业早已利用媒体展示过自家技术能力。例如:比亚迪最早展示针刺电池不起火,埃安、红旗、东风、五菱、小鹏等车企都展示过枪击电池包不起火,小米也曾展示其电池包防弹涂层,涂覆在西瓜上,从三楼扔下无破裂。

需要留意的是,GB38031-2025指的是“项目测试”,企业利用媒体展示的是特定场景里的“项目实验”。

但在现实中,当车辆上路行驶时,没有人敢说100%不起火、不爆炸。

测试无法杜绝路上隐患

事实上,测试产品与实际装车产品是存在差异的。

送去做测试的产品,或许质量完美,但在大批量生产中,则未必能保证所有产品质量与之相同。例如,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前后批次质量或许存在差异、生产过程的不规范和瑕疵,也会导致产品质量不一。

业内通常采用ORT检测(ongoing  reliability test)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也就是在工厂连续生产过程中,不定期随机抽检,测试产品质量水平。

“每次ORT检测都需要成本,不少企业无力承担。”王杰说。

“从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到组装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和时间的沉淀,自动化程度高,工艺优良,产品的一致性就高。” 国内一家龙头车企电池业务部门开发主管李强对南方周末说。

即便电池没有问题,但是电池安装到整车上,还需要与其他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复杂的体系。电池之外的其他零部件也可能导致电池起火。

“比如软件存在瑕疵,或者出现BUG,当电池出现隐患后,没有及时断开继电器,让车子继续跑下去导致意外。”王杰说。

极端的案例是,即便是冷却液不同,也有可能变成隐患。2021年,汽车媒体平台“懂车帝”组织了比亚迪汉EV车型与极狐阿尔法S正面对撞实验,对撞之后两款车均未冒烟起火,但碰撞之后2天,比亚迪汉EV在车库里静置时起火燃烧。比亚迪研判是因为懂车帝用了非原厂的冷却液,渗漏后导电,才造成线路短路起火。

此外,测试没办法覆盖极端情况。

测试的条件是固定的。例如GB38031-2025的挤压测试,是采用平面挤压,其底部撞击测试,是采用30mm直径的撞击头,以150J能量,撞击3次,其针刺测试速度,是01-1mm/s。

但现实车辆行驶的场景是多样的,交通事故中的撞击角度、能量分布是随机的,某些时候是极端的。例如,某车祸起火事故中,车辆与高架道路中间的金属护栏连续碰撞,隔离栏金属刺穿电池包,导致起火。

“现实路况很复杂,实验室只是简单的模拟。连油车都不能完全杜绝起火,电车只能说是把标准提高。”李强说。

新国标的意义在于驱逐劣币

发布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到了我们企业,也到了许多车企做调研,发现70%的企业都认可这种方案。未来,那些做不到的企业,将成为被驱逐的劣币。”王杰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21年9月预研新国标修订,2023年12月立项,2024年9月完成公开征求意见并完善草案。

中国此前的标准不如欧盟和美国的严格,但升级后的新标准,严格程度超过了欧盟和美国标准。

以热失控后不起火时长为例,中国旧版标准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美国标准要求1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欧盟标准没有规定时间,仅要求热失控后不蔓延至相邻模组。而中国新标准GB38031-2025则要求不起火、不爆炸,且烟气不对乘客造成伤害。

可以预见,新国标将迫使不达标厂商增加电池安全方面的成本。

“此前,某些不达标厂商为了得到车企订单,价格通常能便宜30%,把本应用于安全防护的空间和资源,用来布置更多电芯,让车企觉得既便宜、电量又大,能给用户承诺更长的续航。”王杰说。

但新标准GB38031-2025将安全防护变成了强制性要求。例如,新标准增加了底部撞击测试,这就要求在电池包底部增加防撞梁;再比如,新标准完善了电池包内部绝缘电阻的要求,避免企业在绝缘电阻上偷工减料;另外,为了应对新标准,不达标企业也需要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算法,增加软件投入。

“目前行业已经到了连一个螺丝钉的成本都要拼的程度,以上成本的增加,对不达标企业来说,将构成严峻考验。”王杰说。

“对于大企业来说是好事,因为已经有足够的技术储备,相比于成本,他们的声誉更重要,同时会逼迫很多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以及后来者退出市场。”李强说。

虽然现实中100%杜绝起火、爆炸还很难,但新国标至少能在电池产品环节,很大程度上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分享到:

关键字:电动汽车

中国储能网版权说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661266197、 邮箱:ly83518@126.com